作为新儒学的奠基者和重要组成部分,北宋张载创宗立派的关学,上承孔孟之志,会通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批判融合老庄之道和域外佛学,创建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道释多元互补的新体系,完成了“化佛”的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其所蕴含的尊礼贵德、经世致用、开放包容、崇尚气节的精神传统,不仅对陕西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性格的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中华民族整体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关学在历史上的不断发展不仅是对以往关中学术的传承,也是对全国学术思想的吸收、回应和发展,积极参与了各个时代主流思想的建构,是“地方全国化”的显著例子。关学的产生及其传衍800余年的历史,既是“西天取经”、吸收输入外来佛教之精华、促进中印思想融合之文明交通史,更是一部“反本开新”、彰显中华学术主体性、建立“三教合一”思想典范的文化复兴史,并且表明,坚守学统自信、学派自觉、学术自由,注重发挥“创造少数”引领作用,推动不同学说交流互鉴,对于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完善思想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学术事业永续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
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以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知识界、文化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弘扬国学、塑造民族精神的引领作用,促进文化建设的资政咨询作用,近年来始终把打响关学历史文化品牌、推动成立关学研究机构、加强关学学科化建设作为弘扬关学精神、彰显文化自信的战略举措。我们通过编辑出版《关学文库》的实践探索,建构了在学术思想史指导下的编撰工作新理念,开创了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经典解释与文明阐发相结合的新路径,形成了国家重视、地方支持、大家引领、跨省合作,学术界、出版界、新闻界“四方三界”联动的文史工作新模式,被认为是坚持开门办馆、借助省内外学术力量、组织开展有重大影响文化工程的成功范例。关学研究院借鉴《关学文库》组织编撰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秉持开放性办院宗旨,以建设高水平关学学术共同体为支撑,以打造全球关学文献中心、研究中心和传播中心为目标,坚持用关学精神立德树人、涵养学问、提升境界。它的成立,对于凝聚关学研究学术力量、组建关学研究学术团队、打造关学研究学术精品、培养关学研究学术传人,推动关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将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共建体制机制和组织方式,深化与西北大学等大专院校和文化机构的合作,聚合海内外学术人才,扎实做好关学文献集成、经典注译、研究精编和新关学论丛等工作,创办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组织举行“中华文化公开课·关学公开课”、启动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等系列活动,全面提升关学的影响力,努力在坚定文化自信工作上走在前列。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序言中说:“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关学作为陕西历史上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重要学派,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我们曾举8年之力,组织编辑出版《关学文库》,为历代关学先贤建造了一座不朽的精神纪念碑,也在关学思想史上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我们的努力,不仅仅为了致敬与缅怀,更重要的在于传承与创新,为构建新关学提供历史借鉴、创造源泉和精神动力。关学作为传统儒学转型发展的重要成果,奠定了北宋至清末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精神、核心价值和基本意识形态,其直面“礼崩乐坏”的忧患意识、重建德性秩序的使命担当,“性道合一、学政不二”的理论模式、同构家国天下的政治抱负,“天人合一”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的宇宙情怀,“仇必和而解”的辩证思想、“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哲学智慧,代表了理学的最高精神追求和价值境界,塑造了直至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志向和胸襟。只有把新关学放在中国思想史的总体格局中去把握,放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历史背景下去思考,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下去探索,才能深刻认识关学的“照着讲”“对着讲”和“接着讲”,对今日弘扬关学精神、回应百余年来西学的强势挑战,完成“化西”的中国哲学使命,构建具有全球视野、中华文化品格的现代文明秩序所蕴含的典范性意义和普遍价值。我们相信,充满智慧的关学遗产与新时代相结合,与人们创造新生活的实践相结合,与推动东西方文明对话相结合,必将激发文化的活力,增强文化的创造性,促进文化建设的大发展。也许这正是我们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关学所际遇的又“一大事因缘”。
国家生命所系,实系于文化,而文化根本则在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新关学作为一项繁重而具有创辟性的文化事业,需要一代、甚至几代学人的接续奋斗和艰苦探索。这次研讨会以“新时代关学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既是深化关学研究、汲取关学智慧的具体行动,也是彰显时代精神、构建新关学的初试啼声。让我们从关学重新出发,秉承“横渠四句”之宗训,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以新时代“新四为”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为世界谋大同”为共同文化纲领,发扬关学宗师张载“勇于造道”的原创精神、“皋比勇撤”的伟大谦逊,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研究传统关学的现代相关性问题,找回中国文化传承之“和而不同”的现实立足点,自觉担负起守护人类共通价值和人类尊严的全球使命,作出无愧于历史与时代的学术创造。
(作者:徐晔,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本文系作者在西北大学关学研究院揭牌仪式暨“新时代关学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本刊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