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我会把中国扶贫经验带回非洲”

    ——来自万寿论坛“精准扶贫与中非合作”主题会议的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张斐晔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27日 08版)

        来自中国的“致富经” 在南部非洲,有着“鳄河”之称的林波波河在莫桑比克加扎省首府赛赛汇入印度洋,浩荡的碧波经年累月冲刷着非洲大地,在这里形成千里沃野。这里的居民常挂在嘴边的一个中文词,就是“万宝”。万宝莫桑农业园项目是目前中国在非洲最大规模水稻项目,也是中莫两国合作重点项目之一。项目集水稻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于一体,规划开发2万公顷可耕种土地,通过培训当地农户,带动周边8万公顷水稻种植,以期形成10万公顷的种植规模。图为在万宝莫桑农业园,当地农民喷洒农药。 新华社发

        在甘肃省民勤县治沙综合试验站,纳米比亚学员埃利娜在中国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治沙。7月30日起,她与来自埃及、博茨瓦纳等国家的其他11名学员一起,参加中方举办的2018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培训班,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中学习流沙固定与植被恢复、绿洲与交通干线防护林体系构建等先进的中国治沙经验和技术。新华社发

        “为什么我们贫困?为什么我们拥有那么多的资源还是贫困?为什么我们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领导人还是这么贫困?”日前,在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第24届万寿论坛上,津巴布韦民盟青年事务副书记里维斯·马图图问出了这三个问题,说出了与会各非洲国家代表的心声。这些非洲国家的代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要寻找消除贫困的方法,要改变非洲长期以来贫穷落后的面貌。

        “我们都知道要减贫,但如何减贫?中国是一个最佳榜样。”南非非国大妇联东开普省书记诺丽塔·恩托邦瓦纳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对于广大非洲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中国在减贫方面获得的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与非洲是真正的好朋友、好兄弟,中国的减贫成就让我们看到一种希望,那就是根据国情,走出一条自主的脱贫之路。”

    从坦赞铁路到“万村通”,中国的帮助实实在在

        “我小时候亲眼见证了坦赞铁路的修建,年少的我第一次知道了中国这个国家,知道了有位中国领导人是周恩来总理。”迈克尔·穆利基塔是赞比亚穆伦古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中国与赞比亚的友谊源远流长,几十年前的铁路修建告诉了非洲人民一个朴实的道理,那就是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性。“我认为这与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一脉相承,把世界联结起来,不排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这才是公平、包容的全球化。”

        穆利基塔说,中国的援助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真心实意地急非洲之所急,在不同的阶段恰到好处地给予帮助。“最近,‘万村通’项目在赞比亚启动,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阶段创造性的援助。”他认为,对于包括赞比亚在内的很多非洲国家来说,扶贫问题是非洲政府面临的一项优先的工作,赞比亚前几年公布了一个发展计划,其中主要一项就是消除贫困。而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递、获取、利用在扶贫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村通’项目将让一万个赞比亚村庄收看到卫星电视,人们通过电视可以了解外界的信息,政府通过电视能够将政策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基层,这为扶贫打通了重要渠道。”

        要致富先修路。“我认为蒙内铁路就是另一条现代化的坦赞铁路。”在会议上听了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杜飞有关蒙内铁路的介绍,肯尼亚《非洲视角》杂志编辑席思本·奥维拉不住地肯定。他表示,肯尼亚很多地区没有医院、学校以及其他的社会保障,而蒙内铁路以及中国建设的其他基础设施,为当地打开了脱贫的窗口。“我们前几天在河北参观考察时,看到基础设施的改善是扶贫的第一步;我们看到,迈出这一步之后,如今河北的行唐有了更多样化的扶贫措施,例如果树种植等,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希望肯尼亚的各个地区可以加强和中国各个县市的交流,学习更为具体的扶贫措施。”

        扶贫先扶智。“‘万村通’项目在尼日利亚落地那一刻,我看到了人们脸上发自内心的喜悦。”尼日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詹姆斯·奥萨塔同样对“万村通”项目深有感触。“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十大最贫穷国家之一,甚至是世界上十大最贫穷国家之一,我们有3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说,如果要想完全消除贫穷的话,就必须发展教育,而中国在教育领域给予了尼日利亚很大的帮助。“中国给我们提供当地居民的奖学金,为尼日利亚留学生提供资助,同时中国和尼日利亚在免费九年义务制教育方面也是合作伙伴。”2016年,尼日利亚总统访问中国时,双方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他希望今后中尼双方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我们与很多国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合作,但我们始终认为,最真诚的伙伴还是中国。”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中国的扶贫经验可敬可鉴

        中国有句俗话,叫“抱着金饭碗要饭”。而正如本文开头那位津巴布韦嘉宾里维斯·马图图所言,非洲很多国家并不缺乏资源,即使历史上的殖民统治让他们失去了大量资源和发展机遇;如今作为独立国家,很多非洲国家依然守着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和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却不知如何发挥才能摆脱贫困。

        “我们坦桑尼亚在独立前夕就确立了建国后的三大敌人,第一是贫穷,第二是无知,第三是疾病。很遗憾,这三大敌人我们到现在仍然没有战胜。”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政治系高级讲师恩格万扎·卡马塔说,坦桑尼亚有大量年轻的劳动力,但是他们很多都集中在效率低下的农业生产领域;坦桑尼亚的工业产业又具有高度对外依赖性,发展缓慢,发展方向不明确。“更重要的是,很多国家对我们的援助都是有条件的,这无疑极大限制了我们自身的发展。只有中国对我们的援助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这让我们能够有空间去探索国家的发展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才能真正去着手解决贫困问题。”

        脱贫的道路可能有千万条,但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理念并持之以恒。“如果说在中国的这几天有什么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就是数字。”卢旺达爱阵秘书处顾问帕斯卡尔·恩雅穆琳达说,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发展中国家的火车头,她尽管知道中国经历了非比寻常的发展和脱贫历程,但仍然被惊人的数据所震撼。“1978年中国每人每天可支配收入不到一美元,那时的中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处于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之下。我无法将那样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联系起来。”她说,中国如今有13亿人口,只有3000万贫困人口,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6分钟就脱贫一人的速度减少。“当我知道这个数据的时候,我不禁在计算我们在这里开一天会的时间中,又有多少人脱贫。”她认为,这样的成就来源于中国对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坚定信念,“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的信念,那就是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

        理念需要化为实践,而实践则必须有人去行动。南非非国大豪登省基层党员姆菲科莱利·姆孔扎对于中国政府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细致程度深感敬佩。“我听中国的基层工作人员说,每一位贫困户都有自己的档案,甚至基层干部能够在手机上随时找到每一位贫困户的家庭地址。”他说,以中国的人口之庞大,精确到每一个人,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任务,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做到了。“驻村干部走访每一户家庭,了解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再根据他们的需要精准施策,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政府资金投入,更需要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耐心和毅力。”

        易地搬迁、小额贷款、母亲水窖……一项项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中国特色扶贫政策吸引着众多非洲代表的关注,他们在会议上详细询问中国专家并记录着。“我认为,中国的这些看似简单的政策背后,是从上到下团结一心的努力,是真正为贫困人口着想的政策。”卢旺达全国妇女委员会主席简奈特·巴伊森格女士对小额贷款中对贫困妇女的优惠政策非常感兴趣,她说妇女在贫困人口中是更为弱势的群体,如何让妇女自力更生,真正获得尊严,中国的这一政策是一个很好的示范。“我们要相信,包括妇女在内的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是有能力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的,慈善捐助只是解决一时之需,以适当的政策鼓励他们劳动致富,才是根本之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非洲代表们在几天的参观考察和会议研讨中,获得的不是物质上的资源,而是精神上的良方。“贫困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解决,但中国的成就让我们认识到,合理的政策加上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乌干达乌抵运党新闻部官员约瑟亚·奥斯卡·欧克罗由衷地感叹,乌干达的目标是在2020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中国的扶贫经验是我此次中国之行最好的纪念品,我会把它带回非洲”。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张斐晔)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