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东南沿海,有一方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温州人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创造了闻名遐迩的“温州模式”。在这片生机勃勃的沃土上,一颗东南沿海的璀璨的医学明珠正不断绽放出新的光芒,这就是温州医科大学。
一甲子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六十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60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强烈的机遇意识,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敏锐地跟踪、捕捉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有利因素,从差别中寻求特色,从特色中寻求优势,为中国地方医学高校异军突起提供了成功样板。
百年文脉 甲子征程
追本溯源,温医大的前身可上溯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学校“仁肃勤朴”的校训成为温医大文化的源头。
1958年,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浙江省委、省政府筹建了浙江第二医学院,由浙江医学院分迁到温州办学,后以校址所在地更名为“温州医学院”,2013年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
60多位浙江医学院骨干教师从风景旖旎的西子湖畔,一路颠簸来到群山环绕的温州。他们学养深厚,更满怀激情,和温州的创业者一起,用智慧和汗水,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了美丽的画卷。王维松教授的彩色《人体解剖图谱》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缪天荣教授发明的对数视力表作为强制标准在全国实施,钱礼教授的《腹部外科学》影响了一代外科医生,黄达枢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小儿“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命名并拟订防治方案……教师们的严谨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学生利用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当时全国医学本科院校统考中,温医大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一下子在全国出了名。
从1958年即招收5年制本科医学生,到1978年成为首批硕士授予单位,再到2006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如今的温医大,已经是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立德树人 培育英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温医大提出要培养“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的“双有双能”人才。学校将敬畏与关爱生命作为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培养脚踏实地、实实在在掌握服务百姓的知识和能力的医学人才,同时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让潜力学生在未来成长为在全国甚至全球造成影响力的人才。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温医大毕业生通过率一直位居全国前10%,2014、2015年在全国高校中均名列第5位,2016、2017年名列第7位。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奥林匹克”的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温医大三次捧得“优胜杯”,2017年总成绩在全国314所高校中排名第三。
建校60载,温医大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医疗卫生人才,在蔚为壮观的校友方阵中,既有像因发明宫颈癌疫苗而荣获欧洲发明奖的周健,更有许多扎根临床一线、服务广大百姓的业务骨干。根据温医大对毕业15至20年的毕业生的初步调查,95%的毕业生在医学及相关医学领域、县级及以上医疗相关机构工作,70%以上成为科室主任和医疗骨干。
特色引领 创新发展
根植于温州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敢为人先的精神深入温医人的骨子里。在发展理念上,温医大主张创新,鼓励冒尖,推崇新理念和新模式,眼视光学科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温医大眼视光团队将传统眼科学与现代视光学进行整合,形成了教学、医疗、科研、产业、公益慈善和推广“六位一体”发展模式,创造了诸多奇迹:吕帆教授率先成为我国中美联合培养眼视光学博士;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临床诊疗方面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位列2017年中国医院“自然指数”眼科第一;同时医院拥有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创的眼视光医学专业被国际视光学界誉为眼视光学教育的“中国温州模式”……
眼视光学科的成功实践带动了药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学科的特色发展。李校堃教授领衔的药学学科,长期聚焦细胞生长因子与人类疾病的作用机理研究,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生长因子FGF23等结构,发现了衰老“密码”,并将产学研深度融合,把生长因子FGF开发为一类新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带动药学学科一跃发展成为全国知名学科。
近十年来,温医大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自然科学类排名全国第34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学科四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进入ESI全球排名前0.2%。一批科研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00年以来温医大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国家级奖项8项,以及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谈家桢生命科学产业化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一批重要奖项。
“温医大的发展靠的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认准目标,深耕细作,异军突起,做到全国乃至世界前列!”温医大校长李校堃说,“特色引领、敢为人先,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非常适合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服务社会 永葆初心
在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征程中,温医大紧紧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在构建区域医疗服务体系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龙头作用。
温医大有5家直管附属医院,其中4家为三甲医院,医疗服务覆盖浙南闽北3000万老百姓,同时在浙江省还设有19所非直管附属医院(临床学院)。为了满足基层群众的看病需求,温医大还托管11家县级医院,推动优质疗资源向县医院甚至乡镇医院下沉,独创的“医联体”模式为成为浙江省“双下沉,两提升”的样板。
在人才培养上温医大也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时俱进,针对国家和社会对儿科医疗、精神健康、全科医生的人才需求缺口,温医大推进“儿科振兴”计划培养高质量儿科人才,与上市企业康宁医院合作办学建设了浙江省内高校第一个精神医学专业,开创了“国标、省统、县管、乡用”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温州模式”。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为了让科研成果造福更多百姓,温医大不断加大产学研深度融合力度,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基于生长因子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制的具有细胞修复和再生功能的凝胶剂、滴眼液等已经具备走向市场的潜力,率先研发的国产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使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打破了该领域由“洋品牌”垄断的局面,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为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温医大把医疗精准扶贫做到了川藏青等偏远民族地区。“明眸工程”与中西部13个省区市22家医院进行结对帮扶,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项目;“幸福微笑”工程免费帮助唇腭裂患儿绽放微笑,获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川藏青高原健康光明工程”在四川理塘、壤塘、小金、汶川等地建立了10家联合眼视光中心,形成了“高校实施、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医疗精准扶贫的“温医大经验”,并且正在不断推广到更多的偏远民族地区。
“温医大今天的成就,是一代代医大人秉承‘仁肃勤朴、求是奋发’的校训精神,不断努力、不懈奋斗取得的。”温医大党委书记吕帆说,“60周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学校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态度,创建高水平医科大学,为实现‘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