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在邢台各县中率先“普九”,到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从201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7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临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底子薄、基础差、财政穷的临城,却屡屡结出教育硕果。从短板提升到整体提优、从硬件均衡到管理均衡、从师资均衡配置到学校特色发展,临城用实际行动端平了教育均衡“这碗水”。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临城加大教育投入。对待教育,“穷财政”的临城从来“不差钱”。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义务教育经费,坚持将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20%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经费,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4年来,临城累计投资2.13亿元新建了郝庄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小学、南程村小学、围场小学等,投资4000多万元购置了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和改建实验室27个,新增计算机2050台、多媒体500套、图书26万册、音体美器材两万多件。
临城山区面积大,生活压力较大,难以吸引、稳定优秀人才在这些地区任教,这无疑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临城是如何克服的?一组数据引人注意。2014年至2017年,临城共招录特岗教师215人,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这些教师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后,工资纳入财政发放,并实行有编即补。校长交流、教师支教人数达778人次。
“我一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和同事,我很快适应了岗位,发挥所长。”临城县程阳小学教师路占军说,学校有周转宿舍,还发放工作补贴和生活补助,比很多城里老师的待遇还高。
为了确保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临城建立边远学校校长、教师向县城流动,县城学校校长、教师向县城周边流动的顺向流动机制,促进校长、教师有序轮岗交流,缩小了城乡教师水平差异。同时,在评职、评优、评模上优先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每年从财政拿出10万元为教师投保校方责任险,教师在县城购房每平方米较市场价格优惠500元。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的差异,让全县3.7万名在校生共享均等的优质教育。”王秀海说。“与周边县形成反差的是,临城的学生们几乎都选择在本地上学,县域优质生源流失率很低。”赵胜杰说,2014年以来,全县有600多名学生被全国知名高校录取。
这得益于临城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坚持“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手抓,在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品牌打造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素质教育方面,临城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音体美、理化实验等纳入综合评估,建设了3D打印室、航模活动室等,成立了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百余个学生社团,做到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全县有4500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校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达702项。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本报通讯员 李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