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我是未来》第二季:

    科技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作者:冷凇 张丽平 《光明日报》( 2018年10月18日 16版)

        由湖南卫视和唯众传媒联合出品、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特别支持的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我是未来》第二季正在热播,受到了青少年的热烈欢迎。“青少年科普高能科技秀”的原创模式,不仅明确了节目面向青少年的精准定位,也将科技类综艺从演说、表演和推介的噱头之中及时拯救出来,为科技节目营造了一个可持续创新的良好环境。

        综艺节目的创新,应是多种元素的提升融合,而不是单一元素的放大,“科技+综艺”,不是简单的“科技感舞美+科普知识宣介”。《我是未来》第二季以丰富的电视化、综艺化手段对科技节目做了一次内涵式升级。节目中的科技不仅是扩展节目表现方式的重要手段,还是延展想象空间的重要元素。第二季节目更加聚焦产品、技术的应用,强调对科技的亲民化表达。

        《我是未来》第二季做实了科技内容与观众的强关联,节目保留了科技的理性质感,同时也柔化了科技的边缘,充分挖掘现代前沿科技与人、与生活的关系,让科技走进生活,让未来照进现在。亮亮眼镜可帮助警察追凶、美味佳肴可以交给炒菜机器人来做、P4U智能材料可用于运动防护、小安机器人用于金融安全、天使眼镜辅助视障人士生活等,诸多曾经难以想象的科技如今已变成现实,与其说节目通过“科技大考”、互动交流等综艺形式展示了科技成果,不如说节目呈现了触手可及的未来世界。

        节目在科技呈现上也充分兼顾了专业性和可看性。“未来科技馆”“未来少年团”等标签设置营造了极佳的综艺气氛,科技之“高”与综艺之“暖”得到了恰到好处的调和,让观众在张弛之间感受科技发展与综艺节目的魅力。

        除了科技,离“未来”最近的便是孩子。《我是未来》第二季再一次对一档科技类综艺节目的定位进行了精准“调焦”,让受众定位聚焦青少年的同时兼顾其他受众群体。节目为青少年沉浸式互动营造了条件和环境,“未来少年团”的角色设置让孩子们不仅有投票权,还可以与科学家进行零距离对话,甚至让青少年在舞台参与互动。《我是未来》第二季让“高冷”的科技融入生活、让综艺创新走向纵深。节目通过元素的调和互动,做到了人与科技的零距离感知、青少年与科学家零距离对话、科技与生活的零距离融合、当下与未来的零距离连接,在这些“零距离”中,孩子们懂得了热爱与探索,综艺确认了方向与落点,科技架构了未来与生活。

        电视媒体打造科技类节目,体现的是主流平台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但太过垂直、严肃的科技节目却不免产生受众层面的局限性,湖南卫视的《我是未来》第二季肩负职责使命的同时用大情怀释放科技节目的亲和力,用大眼界呈现科技元素的纯本真。作为一档科技节目,第二季的《我是未来》不再有晦涩小众的理论,不再有只为吸引眼球的推介,不再有冗长突出的奖项,只有那些看似远离人群,却一下子便被人们认知并可供憧憬的创造。节目中的科技从未远离生活,它始终在人们的生活里,在我们需要的地方,为生活提供着便捷、创造着希望。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张丽平,系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创研基地特聘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