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激活英雄身上蕴藏的力量

    作者:金汝平 《光明日报》( 2018年09月18日 16版)

        蒋殊的《重回1937》(百花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是一本向无名英雄致敬的书。英雄,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人生处境中,通过英勇的行动、巨大的牺牲、无私的奉献,为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作出某种意义上不可替代的贡献,因而引起人们发自肺腑的尊重与敬仰的人。《重回1937》把我们带回那个战火硝烟、需要英雄且出现英雄的年代。许许多多的英雄中,有些是有名的,他们用鲜血染红记忆,以鲜活的方式活在民族记忆最深处,并且无形有形地塑造着民族精神。但是,还有更多的无名英雄同样为了脚下的土地而牺牲,却由于种种原因消逝在历史无情的黑洞中。

        蒋殊着力书写红色土地上的民间无名英雄。她明白,如果让那么多依然活着的英雄悄悄逝去,就意味着抗战历史的缺失,导致民族记忆的空洞。作家的责任感,驱使她以她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无名英雄崇高的敬意。老兵作为一个群体,由于社会历史的种种困境,在不同的意义上遭到忽略。无法想象今天散落在民间的老兵内心深处强大的孤独与落寞感。固然,他们当时的冲锋陷阵与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是为了保卫父母、家乡、自己和民族尊严。但当这些牺牲没有得到相应的理解,他们也会感到难以言说的苦楚。比如一个老兵听说蒋殊采访这些是为了“让现在和以后的人们记住”时,不由得“嗨一声笑了:谁记这个!”一声淡淡的“嗨”,饱含着老人多少无奈?

        在书中,蒋殊是老兵群体的见证者,是战争残酷与丑陋的见证者,也是我们民族不屈的精神状态的书写者。中国近现代史上,抗战至为关键,它以惨痛的胜利改变了中国百年来耻辱的历史,所以蒋殊说要“含泪为胜利鼓掌”。她用了近两年时间,实地丈量,回归历史真实,回归抗战真实。她重新肯定、挖掘、记录,歌颂八路军辉煌的事迹,有着现实意义上的必要性。在当今时代,对英雄主义的重新提倡,对人的精神力量、人的品格与风骨的重新评价,有着非常急迫的合理性。在太行山中匆匆行走的那个柔弱女子的身上,何尝不也涌动着一种男儿的侠气?作为武乡的女儿,蒋殊对故乡献出的这一份礼物无限深情,无限沉重。同时,她的书写也突破了武乡,是抗战岁月中苦难中国的缩影。

        《重回1937》特殊之处还在于,它是某种文化品格的综合与凝聚。在轻盈而忧伤的笔调中,渗透着冷峻与挺拔,有着一种长驱直入、深入人心的力量。这是一些很好的散文,同时又具有特定的史料价值。它对以前众多的抗战书写进行了某种补充,提供了不少前人尚未发现的具体故事、人与细节,突破了以往教科书中梗概式的、整体的、宏大叙事的抗战历史,有了个人、细节、局部、微观的视角。这是一本以小人物穿越大历史的作品,彰显出老兵这样一个团体在抗战年代苍茫黄昏中的动人背影。

        固然,蒋殊所进行的记录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比如因为这些老兵年龄都太大了,记忆力出现障碍,可能会遗漏很多有价值的细节,这也带来了记忆的某种局限性与不完整性。但即便如此,把这些带有个人局限性的记忆抢救、记录、书写下来,被更多的人看到,引发更多的人思考,依然弥足珍贵。它与蒋殊娓娓动听的叙述结合,散发出一种朴素而逼真的魅力。

        读了这本书,让我对英雄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他们,就是让我们变得更像人的那些人。

        (作者:金汝平,系山西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