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之一,如今,这里正以出产世界顶级酿酒葡萄和葡萄酒而被世界所瞩目。法国著名葡萄酒评论家德梭在第一次品鉴了来自宁夏的葡萄酒后说:“10年前,国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中国葡萄酒是什么样子,但今天,世界从认识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开始认识了中国葡萄酒。这里可以酿造出非常好的葡萄酒。”
日前,记者来到贺兰山东麓的葡萄产区,远远望去,苍翠的葡萄园一直延伸至巍巍贺兰山下,这片曾经萧索荒凉的戈壁滩,如今已经成为宁夏乃至中国的一张“紫色名片”。宁夏葡萄产业发展局组织的初阶官方培训课程正在这里举办,从优质葡萄生长的地理环境、产区土壤、四季的栽培,到葡萄酒的酿造及品评,来自各地的学员们跟随讲师的引领,开启了宁夏葡萄产区的认识之旅。
七分原料三分酿造,是诞生优质葡萄酒的重要构成。贺兰山东麓产区之所以能够出产优质葡萄,和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这里气候很独特:积温适宜,有利于葡萄成熟;日照时间长,促进葡萄风味物质形成;气候相对干燥,病虫害较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和酸度的平衡。
“一山一河一长廊”构成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特有的地理状况:贺兰山,北纬37至39度,绵延200多公里,阻隔了沙尘和寒流;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是葡萄灌溉的水源保障,调节了葡萄生长期的气候;一长廊,产区规划面积20万公顷,西高东低缓坡长廊,形成地形地貌多样的特点。
在贺兰山下的金山葡萄种植实验园区,记者见到农民们正在栽种葡萄苗。由于是砾石土壤,土中混杂着大量石块,让人深感栽种过程的不易。经过询问得知,他们每人一天能种100多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农民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朴素的情感,收获出优质葡萄酒原料。培训讲师李茹一博士说,贫瘠的土地,反而更适合酿酒葡萄的出产。由于土壤养分少,葡萄树根会往更深广的地下生长,这样可以吸收到更复杂的物质,故结出果实味道也会复杂,丰富的味道正是优质葡萄酒的特征之一。
李茹一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毕业的归国博士。几年前她回国探亲,因见昔日同窗们在葡萄产区事业有成而心生感动,决定放弃在澳大利亚的工作,投身到国内葡萄产业发展中。如今,她已是宁夏大学的教师,同时作为专家负责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葡萄产业发展局葡萄酒品牌的规划与推广工作。李茹一说,她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葡萄酒学院。她的导师李华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贺兰山东麓的环境非常适合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并说中国葡萄酒在贺兰山产区会达到世界水准。事实正如李华教授当年所言,近1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贺兰山产区的葡萄种植和规划获得了全面发展,酿造的葡萄酒在国内外赛事中获奖500多次,出口到了21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葡萄酒产区和酒庄推介的权威图书《世界葡萄酒地图》第七版中,首次将贺兰山葡萄产区列入其中;美国《纽约时报》曾评选出“必去”的46个最佳旅游地,宁夏和巴黎、里约热内卢、卡萨布兰卡等世界著名旅游地一起并列其中。
全球顶尖葡萄酒和烈酒集团保乐力加、法国酩悦轩尼诗酒业集团,中国的张裕、长城等知名酒企都已在宁夏投资建设酒庄。葡萄酒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和各地美食搭配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统计,中国已成为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之后的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目前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有中式、西式不同风格酒庄86个,酒庄的酿酒师来自不同国家,中外酿酒师们相互间的交流和灵感的不断碰撞,使产区葡萄酒被赋予了更多生命的灵动和艺术特质。葡萄酒的魅力,正是源自天、地、人的不断演绎。
据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葡萄酒产业每年能为宁夏的生态移民提供12万个工作岗位,工资性收入近9亿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
今年,作为国际葡萄酒赛事评委,李茹一出席了全球最具权威的两大赛事,全球葡萄酒挑战赛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葡萄酒大赛。她说,在评比期间,其所在分组也恰巧遇到了一组宁夏产区的红葡萄酒。组内其他国际评委在评分后拉着她到全球地图前,详细地询问了宁夏产区所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一系列问题,并表示这个产区让他们对全球的最优质葡萄酒产区有了重新的认识。而在评分休息间隙,她还听到周围的评委在讨论他们分组喝到的中国产区的美乐,并且很惊叹地说,这是喝过的最好的美乐。李茹一说:“那一刻,对产业的期望和自己的坚持仿佛都有了答案,我也很自豪在努力为中国葡萄酒行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本报记者 郭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