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一“桥”飞架中非

    ——“中非情·青年志”中非青年夏令营掠影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30日 08版)

        非洲营员体验抖空竹。北京语言大学供图

        夏末的北京,天高气爽,碧空如洗。

        殿宇巍峨、宫阙重叠的故宫里,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小伙子俯身触摸着斑驳的石砖,感受着这岁月洗礼下古都的一隅;几位来自喀麦隆的姑娘则在空旷的场地即兴跳起了非洲传统舞蹈,引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

        走近中国,读懂中国。近日,来自非洲23个国家和中国10所高校的300名中非青年参加了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承办的“中非情·青年志”中非青年夏令营。在这里,他们共同完成文化研修任务,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在交往中搭建起一座中非青年友谊的桥梁。

    感古迹千秋,中非青年溯悠久历史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8月22日,由北方昆曲剧团带来的《牡丹亭·游园惊梦》《昭君出塞》惊艳亮相北语讲堂。300名中非学生屏气凝神,随着台上昆曲演员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共同感受昆曲经久不衰的魅力。活动结束后,营员们还兴奋地模仿起了昆曲中的舞台动作。

        北语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中非青年夏令营活动设置有教育、文化、经济、科技、音乐等五个主题,中非营员们去往各地展开实地调研,在实地体验中全方位地认识当代中国,在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

        在首都博物馆,形式各异、颜色丰富的传统民俗工艺品吸引了文化组成员的目光。在参观过程中,中非青年们不仅感受到了老北京的街容市貌,还了解了中国的婚嫁、春节等习俗,亲自体验了北京传统娱乐项目滚铁环和抖空竹,近距离观看了中国馆员修复文物的过程。

        教育组的营员们则来到了国子监、后海以及南锣鼓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独特氛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营员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古代教育情况,还体会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国子监内,营员们还纷纷与孔子像合影留念,并集体打起了太极拳,引来诸多中国游客驻足观看。

        “这是一次奇妙的旅行!”来自莫桑比克的向逐言兴奋地告诉记者,这虽然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但长城巍峨壮观、故宫楼宇众多,都给他留下了美好印象:“中国人对待我们都很友好,我们都喜欢在镜头前一起摆出笑脸。我希望以后能够多参加这种文化交流活动,延续中非青年的友谊!”

    叹日新月异,中非青年寻中国智慧

        “张老师的讲座让我对中非关系的建构充满信心!”非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中非关系如何建构?……一个个重磅问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永蓬深入浅出地讲解开来,也让来自肯尼亚的营员欧凡受益匪浅:“我可以肯定地说,中非关系对双方人民都有帮助。我在非洲就能切身感受到中非关系给我带来的帮助和好处。”

        触摸古老中国的脉搏,更探寻今日中国的智慧。此次夏令营活动中,中非青年不仅共同领略了中华历史文化魅力,还聆听了相关专家讲座、参观先进科技企业、走访现代化商贸中心,亲身体验中国经济发展,从中汲取中国智慧。

        经贸组学员聆听了多场有关“中非关系”的主题讲座,并对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非经济、青年创业、教育产业和文化创新产业等问题进行了调研;科技组学员们前往中粮智慧农场及王府井商圈,在参观过程中就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绿色生活、科技与建筑以及科技与生活议题展开了讨论。

        “我很喜欢中国,对中国文化、历史、唐诗都很感兴趣。对于中国政府在非洲的友好援助与建设,更会铭记于心。”来自科摩罗的营员哈桑已经在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商专业学习一年了。当记者询问他来中国的理由时,这个活泼开朗的小伙子语气里充满坚定:“我来中国,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石油,但是没有地道的喀麦隆人学习这个专业。读完博士后我想回家,为我的国家作贡献。”

    献青春力量,中非青年结兄弟深情

        一连几天的夏令营活动,让营员们深刻感受了中国的魅力,也更加升腾起进一步加强中非了解与合作的使命感。

        8月22日,一场特殊的“中非夏令营嘉年华”活动点燃了北语校园——来自非洲22个国家、不同民族的非洲营员们身着样式各异的传统服饰,用舞蹈、手鼓在梧桐大道上展示着本民族的多彩文化。鲜艳的裙摆与道路两旁飘扬的各国国旗遥相呼应,参加巡游的观众纷纷拍照留念。

        “我们希望以这种方式加强中非人民的了解和感情,让兄弟般的情谊亘古长存。”在中非青年行巡游队伍中,非洲学子们有的即兴跳起了民族舞,有的兴奋地向观众展示起国旗,还有的唱起了中文歌曲《大中华》。

        在营员们精心设计的非洲文化展区,来自尼日利亚的同学向游客讲解了木制手工的民族首饰,莫桑比克展区充满非洲风情的木雕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中华文化体验区,老师们用中国的蜡染服饰、惟妙惟肖的草编蚂蚱、精美的手绘灯笼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年象征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非青年的友谊互解、文明互鉴是中非关系发展的良好基石。”学子们充分、深入的交流,让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深感欣慰,“希望非洲青年们通过访问参观,看到中国的变化和中国人民的热情。把中国人民的友好带回本国,让中非的友谊世代传承。”

        冈比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大使菲耶·西塞告诉记者:“这次的夏令营为优秀的青年学子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期待未来中国与非洲保持友谊和合作,在民众之间、社会之间、教育机构之间搭建起更多的桥梁。”

        同样的期待,也蕴藏在参加夏令营的非洲青年心中。

        “我喜欢中国电影,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汉语。我有一个梦想,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和中国人做生意,进行经济贸易上的友好互动。”来自尼日利亚的营员拉斯亚说。

        (本报记者 邓晖)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