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9日 星期日

    维护全球金融安全需各国协调与合作

    作者:徐秀军 《光明日报》( 2018年08月19日 08版)

        2008年9月15日,美国股市收盘大幅走低,创出熊市区域内的新低,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出现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大单日点数跌幅,拉开国际金融危机序幕。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伦敦公司的员工离开公司。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08年9月15日,纽约,在雷曼兄弟集团公司宣布破产之后,一名抗议者在示威。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充分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存在的系统性风险,并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美国达拉斯联储测算,美国因危机遭受的直接损失高达6万亿~14万亿美元,如果加上对那些“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金融机构的救助成本,损失还可能翻倍。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深刻反映出全球金融监管的严重缺失,也表明金融全球化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认识到传统微观审慎监管的诸多缺陷,并开始重视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2008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首次峰会决定将金融稳定论坛(FSF)成员向新兴经济体扩展;次年4月,G20伦敦峰会将FSF成员扩展至G20所有主要经济体,并将其更名为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09年6月,FSB正式运行,并将评估全球金融系统脆弱性、监督各国改进行动、协调各国监管政策和监管标准、制定跨国界风险应急预案等作为自身职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也积极研究、制定和实施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措施。例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自2008年起开始酝酿《巴塞尔协议Ⅲ》并于2010年9月就其内容达成一致。《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严格资本扣除限制、扩大风险资产覆盖范围、引入杠杆率和流动性监管指标等,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要求大幅提高。尤其是在流动性监管方面建立全球统一的量化标准,为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2017年12月,《巴塞尔协议Ⅲ》完成修订,并将自2022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

        全球主要经济体也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审慎监管法案或措施,对金融监管框架进行了改革。例如,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于2010年7月签署了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改革力度最大、内容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树立新的标杆;欧盟改革了金融监管框架,并将欧洲系统性风险理事会(ESRB)和欧洲金融监管体系(ESFS)作为金融危机后新的金融监管框架的核心,分别负责欧盟的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中国也在银行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流动性风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影子银行发展等方面加大了监管力度。

        如今,国际金融危机已过去10年。表面上看,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逐渐消退,并且随着各国金融监管措施的落实,全球金融体系逐步趋于稳定。但与10年前相比,全球金融市场已面临新的发展环境,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制定的监管方案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维护全球金融安全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首先,金融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的相互交织加大了金融风险的联动性。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传播,金融全球化也因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资金能够实现短期内的快速流动,一国金融政策调整和金融市场波动能够实时传导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且,金融风险的“木桶效应”更加凸显,任何一国的金融监管短板都有可能引起大范围的金融危机。

        其次,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创新金融监管工具是2008年金融危机留给世界的一个重要启示。从一定意义上讲,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的金融产品创新不无关联。尽管问题不在于创新,但金融监管严重滞后于金融发展与创新,必定为金融发展的长期稳定留下隐患。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并涌现了虚拟货币、网络借贷、移动支付和智能理财等新的金融形式。金融创新在大幅提升金融发展效率的同时,也使监管者面临新的困境。一方面,监管者无法控制技术进步给金融发展带来的改变;另一方面,监管者难以评估新金融形式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再次,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处于新的十字路口。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为推进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如今部分国家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2017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对《多德-弗兰克法案》法案进行全面审查,并认为该项金融监管法案是“一场灾难”。2018年3月和5月,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的改革议案。随后,特朗普签署这一议案。该议案旨在放宽对中小型银行的严格限制,并包含一些除最大型银行之外所有银行都将受益的条款。《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修订,将对全球金融监管的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作为一个全球经济的重大事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正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危机留给世界的经验与教训却历久弥新。如何有效结合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如何让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相适应、如何促进国际金融监管协调与合作,是金融危机留给当今世界的三大课题。在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维护全球金融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挑战不断涌现、新风险不断积累的当今世界,防范全球金融风险和维护全球金融安全更是迫在眉睫。

        (作者:徐秀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