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库谈中美经贸摩擦①】
自今年3月22日美国公布对华301条款调查报告以来,美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频频放言、多方出招,在国际国内舆论场上造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在美国,面对这样的一意孤行,为数不少的普通民众、社会精英、智库、媒体,不断发出充满忧虑的声音。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认为,“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开展贸易战的决定,在方法上是僵化的,在目标上是盲目的,在后果上是自欺欺人的”“特朗普正在给这个国家带来真正的经济成本,却不会实现任何特定目标”。
美国实业界感受到了美国政府带来的巨大压力。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评论认为,“美国进口的大部分(近60%),是美国公司为生产而购买的直接投入,通过美国工人之手在美国组装,就像美国中洲钉业公司需要进口用来制造钉子的钢丝一样。甚至连服装、鞋类、工具、家电、食品、家具、电脑等成品进口消费品,也不是美国消费者直接购买,而是家得宝、塔吉特、好市多、沃尔玛、百思买等美国零售商的投入,这些零售商雇佣了数百万美国工人。因此,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是对美国公司所使用的直接输入的关税税率,这就增加了它们的运营成本,使它们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上竞争力下降”。
美国企业开始用脚来反对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最近两个例子说明了美国企业界的态度:特斯拉决定迁移至中国上海建厂,哈雷—戴维森摩托车之前做出了搬迁至印度的决定。7月25日,美国智库米塞斯研究所发表《特朗普对贸易战的无知》报告认为,“特朗普政府为增加关税做出的辩护是对抗中国的‘不公平竞争’和‘窃取知识产权’,但其真实意图将是迫使中国向美国商品和公司开放市场”“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发动贸易战并不是爱国主义,也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它并不是要真的保护美国企业。贸易战是有关政治的,是特朗普对外贸的无知。特朗普夸大了有关对外贸易的‘流行神话’(美国是失败者)”“特朗普开启了一个同时给美国和中国都带来痛苦的过程。谁能打赢这样一场战争?没有人。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后果是,美国汽车制造商因受到当下环境的‘刺激’而在中国开设更多工厂,为中国国内消费提供服务,从而剥夺美国汽车工人的就业机会(特斯拉和哈雷—戴维森就是例证)”。
美国政府的政策让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7月24日,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特朗普经济民族主义的代价:美国失去外国投资》报告认为,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战所付出的代价之一是:所有投资都变得更加不确定和政治化,无论是外国还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对美国的净投资几乎降为零;企业投资从美国移出,将减少美国的长期收入增长,减少高薪工作岗位的数量,并加快全球商业转移出美国的步伐。报告分析说,“以外国直接投资(FDI)在2018年第一季度以及在2017年和2016年同期流入美国的情况(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最新数据)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总净流入为1465亿美元;2017年同期,这个数字为897亿美元;2018年同期,这个数字降到了513亿美元。这种下跌是美国吸引力普遍下降的结果,今年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已回落至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低点,而现实的情况比这些数字还要更糟糕”“这些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对经济全球化敌对态度的涟漪,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传递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并正在产生和发酵诸多负面影响”。
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可能使得美国经济再次进入大萧条。7月23日,美国智库经济教育基金会发表《特朗普和胡佛式贸易政策的危险》报告认为,“许多政策失误导致了大萧条。货币政策理应承担最大的责任,但政客们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并从根本上扩大了监管干预的规模。一场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主要是由美国引起的(胡佛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也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毁灭。可悲的是,历史可能正在重演,至少在贸易方面是如此。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如此令人担忧”。报告分析说,“总统挑起了一场贸易战。他的行为正在侵蚀盟友和对手之间的信任。一旦失去了信任,就很难重建信任。美国企业领导人现在等待风暴过去的想法可能是一个错误,因为在此期间可能会造成真正的损害:威胁和应对威胁产生了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推迟对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投资”“可悲的是,特朗普似乎对这些担忧置若罔闻。但是,我们还是要说,上世纪30年代的教训是:‘从贸易战中恢复过来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
美国普通消费者正为美国政府的贸易政策付出诸多代价。美国智库摩卡特斯中心7月3日以《贸易报复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为题发表报告,认为“关税其实是对美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直接征税。高额关税不只会伤害外国生产商,实际上它会给美国人带来同样多的经济痛苦(如果不是更多的话)。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决定将其生产移至海外,是美国政府最近对进口钢铁和铝征收关税的众多受害例证之一”。7月21日,美国经济教育基金会发表《美国人为保护主义付出了什么代价》报告认为,“政府对跨国贸易征税、监管和干预不利于经济繁荣。美国民众正在因特朗普的政策而受到伤害”:一是关税意味着税收。贸易税是由进口商支付的,真正的负担是由个人承担的,这对家庭来说是个坏消息。二是关税意味着就业岗位减少。保护主义立竿见影的效应是,在某一特定行业里,会保护一些工作岗位。但是挽救这些工作岗位的经济成本非常高,保护主义的“无形”效应是使整体就业水平下降。三是关税意味着制造成本的上涨。美国政府的关税提高了投入要素的价格,使制造商的制造成本不断上涨。
美国加征关税无助于减少贸易逆差。7月9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美中贸易战的未来》提出:“贸易战何时才能结束?”报告认为,“中国处于相当有利的地位,能够经受住这场风暴。与十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降低了,尤其是对美国的出口。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加值还不到中国经济的3%”“美国在世界上制造了不确定性,其结果之一是,资本从其他经济体流向美国,在短期内提高了美元的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美国的保护主义。从历史上看,当美国引入保护措施时,通常不会改善贸易平衡。以美中贸易战为例,25%的关税意味着大约价值500亿美元的进口将更加昂贵,而美国可能会减少进口。但由于其他主要货币的贬值,美国进口的另外价值5000亿美元的商品将会稍微便宜一些,美国将会扩大进口。历史证明,这对贸易平衡的净影响很小。这也是中国经济受到的直接影响可能不会太大的一个原因”。报告还分析说,“中国正在逐步开放更多的经济领域,如汽车和金融服务。如果美国继续推动贸易战,那么随着中国的开放,美国公司很可能会被拒之门外”。
美国政府应把精力用于真正解决美国的问题上。《纽约时报》在《如何与中国争夺未来?靠特朗普关税可能没用》文章中认为,“如果政府不设立宏大的目标,不把人才从大学里吸引出来,不听取学术界的意见和建议,不通过致力于创新解决就业问题,不打算支持新兴增长行业,不使美国成为吸引未来制造业的地方,而是一意孤行地打贸易战,那么美国将被抛在后面”。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在多份报告中反复强调,“比起发动一场针对整个世界的贸易战来说,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改善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的状况:一个更强大的安全网络、普遍的福利,以及联邦政府支出费用让人们搬迁到不同城市的策略,都将有助于缓解全球化对某些行业工人的严重影响”“美国在人口迁移、帮助工人提高技能、防止自由贸易某些弊端造成政治负面影响等方面,做得并不好。当下的美国需要有一个更全面的政策体系,来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工人。如果特朗普想让美国再次强大,就应该专注于这些国内政策,而不是和全世界针锋相对地打贸易战”。
美国挑起经贸摩擦无碍于中国的发展预期。美国中文网认为,“据美国官方数据,美公布的340亿美元征税产品清单中,约59%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美国企业。换句话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实际上打击的是自己人。美国‘是在向全世界开火,也在向自己开火’”。7月18日,法国《欧洲时报》发表文章认为,“201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以6.8%的GDP增速平稳作结。分析人士认为,随着贸易战影响逐步显现,下半年中国外贸和经济虽然将面临压力,但依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贸易战压不倒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出口对价格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即使被加征关税产品全部退出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冲击也在可控范围内。2017年中国出口总值逾2.2万亿美元,340亿美元占比仅约2%,平均每种受限出口商品受限出口额不到4000万美元,分摊到每家企业的金额更小。同时,世界经济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总体上依然处于复苏轨道,新兴经济体需求亦越发旺盛,这为中国外贸实现市场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中国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加速增长,也有利于弥补贸易战造成的损失。在此情况下,中国外贸不会因为对美出口受损而大幅度下降,未来保持平稳增长仍然可期”。
(作者:王灵桂,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