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要努力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如何延缓内蒙古土地沙漠化速度,保护生态环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些基层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和为之拼搏奋斗的梦想所在。30多年来,我们历经艰辛,忘我坚守,先后攻破了多项重大理论与技术难题,成果应用减少扬尘50%以上,减少扬沙70%以上,除草剂用量减少30%左右,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为北方农牧交错区有效控制农田风蚀沙化、草原退化和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路径和方法。
从事农业科研最大的问题是研究周期长,许多技术突破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有的甚至一生都难以取得大的成果。最大的困难是科研条件艰苦,我们跑遍了全区所有盟市和60余个旗县区,足迹遍布广大农村牧区的田间地头。遇上冬春扬尘季节,经常是手脚冻僵,满脸沙尘。好多时候一天就吃一两顿饭。一个个科研成果出来,农牧民笑了,我们也笑了。我们的科研成果两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五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
为了把科研成果尽快推广应用,发挥应有的作用与效益,我们通过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发放技术资料、制作科教片等各种方式推广我们的成果,付出了极大努力。2011年,我们自筹经费近40万元,出版发行了《保护性耕作技术·蒙汉对照》科普画册17万册,免费发放给广大农牧民,很好地促进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相关成果在内蒙古及生态条件相近的省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提供新舞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将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继续做好科研工作,为内蒙古乃至我国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路战远,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