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撷英】
“以前的年画文化很有讲究,农民们都知道一对门神怎么贴,兵器和法器要对准门缝。可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时代都已经远去了,年画如今承载的,除了可供研究的历史文化,更是新艺术的表达。”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志军这样说道。他的作品《门神》近日参加了在苏州寒山美术馆举办的“桃坞镌印——2018年(苏州)全国版画邀请展”,观众从中可以看到偌大的智能手机屏幕,以及并不中规中矩的人物线条。在传承桃花坞木刻年画以及苏州水印版画技艺外,顾志军更描摹出时代生活的新气象。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苏州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本次全国版画邀请展,邀请了国内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80余位艺术家的100余件近作进行主题呈现,共同解读当代版画的内涵。
呈现中国版画多重语境
在本次展览中,木版、石版、铜版、丝网版、综合版等版种齐聚一堂;水印、油印等印制手段相得益彰;题材选择、表现方式不尽相同,拓展了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超越了“版画”的概念范畴。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任苏新平的参展作品《网中之羊》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内心。在他的创作中,知识、经验、行动、愿望、思考等的碎片交织重叠。初看之下,以为他画的只是风景,其实他记录的是时间以及这时间对自己艺术实践的改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文中言的作品介于清晰与模糊之间。北京地图、电路板加上皇家经典建筑,不同元素的组合体现出现代与古代的碰撞。丝网版画的形式则使作品表现出更多的层次与质感,网状、线条、落差与叠加,构成了夜幕下的《故宫角楼》,呈现出略带神秘感的意境。
展览中,似乎每条墨线、每道印痕、每个色块,都是时代思考和诉求的显现。新技术和老方法共存共荣,实验创新与传承积淀并行并重。
黑白木刻《鲁迅》的作者杨锋仅以寥寥几笔便将照亮民族前途的“狂人”精神表现出来;劳思的《童年乐事—体育篇》、沈明义的《燕去燕归》则展现出江南寻常生活中的浓浓乡情;康剑飞的《旅途》、隋丞的《游观·山水》充满实验意味的探索,反映了当下版画的多元表达。
从最早的年画到后来的新兴版画,再到如今的当代版画,版画一直承担着反映现实的媒介功能。展览策划苏新平坦言:“版画的‘媒介’和‘转印’是实现艺术表达的基础方式,表达方式随画面所渗透的概念或观念发展并逐步形成思想,这会促使在探讨版画艺术的创作中,表现出多重作用和强劲的感染力量。”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中既有德艺双馨的画坛前辈,也有丰神俊朗的后起之秀,作品展现的内容不仅有优秀的传统题材,更有紧随时代、关注现实的可贵探索。苏州当地艺术家充分发掘着苏城的人文风情和内在精神,而来自全国其他地区的艺术家则在苏州获得了崭新的创作灵感,丰富完满了自身的创作语言。
与地方版画文脉有机对接
“民之魂,文以化之;国之魂,文以铸之”。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撑起苏州的正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版画都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而苏州版画素来是国内版画的中坚力量。不论是传统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还是当代的苏州水印版画,都为版画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代中叶,苏州的木刻年画已经成熟,因大小画铺多集中在阊门内的桃花坞而被称为桃花坞木刻年画。桃花坞木刻年画兴盛于清朝康乾年间,素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期桃花坞木刻年画线条飘逸,套色淡雅,对西方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绘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刻印了绚丽夺目的篇章。而在苏州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水印木刻版画,则发挥其材料工具和印制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追求非描绘性的肌理效果,注重独特的可重复性印刷,形成了古朴、简练、富有力度和韵味的视觉审美特点。
20世纪80、90年代,擅长于体现苏州文化意韵的苏州版画不断地被人们欣赏和收藏,并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到达辉煌期,其创作群体所表现出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版画创作步入佳境。当时如火如荼的版画活动,在全国美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苏州版画创作生态良好,成功打造了“姑苏之秋”“局内局外”等社会参与度广、影响力大的版画品牌展览,“桃坞镌印——2018年(苏州)全国版画邀请展”可以说是一次延续与突破。
庾武峰的《夜色微阑》中,作者采用水印木刻的方式,刻画了朦胧之中和谐号站台上行人流动的场景。动与静、虚与实在画面中相生相映,平常的生活之景亦是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之写照。而姚永强的《那山那水那舟》中,圆形的构图将山之棱角、水之波漾、墙之粉黛汇于画面,把人的记忆拉回到苏州博物馆的经典场景。画面中显而易见的姑苏元素,是苏州版画家对姑苏风物的最佳回馈,怡情悦性。
浸透了苏州风物和情调、沐浴着苏州人文和哲思的版画仍在发展演进。苏州的版画家们直面当代社会,以各自不同的视角,思考着艺术、社会和历史,以深刻和敏感为刻刀,刻画出一幅幅诚意之作。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融入诸多新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以包容的姿态、创新的表达探索刻刀下的版画语言,使艺术创作更具学术性和前瞻性。
“桃坞镌印——2018年(苏州)全国版画邀请展”与地方版画文脉对接,可以说是一次发展契机,在融合与交流中,续写着中国版画传奇。
(本报记者 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