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健康】
当前,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年新发病例约为380.4万例。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癌症患者从确诊开始,经过短暂的院内治疗,就进入了漫长的康复期。我国顶级医院的诊治水平虽已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但患者离开医院以后,既缺乏相应的机构提供服务,又缺乏专业的康复指导人员,这些都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如何科学有效建立起癌症患者康复支持体系,改变患者在康复期内茫然无助的局面是当务之急。
2003年到2015年期间,我国癌症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从30.9%上升到了40.5%,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患者的生存率仍有较大差距。
1.我国缺乏完善的癌症康复支持体系
近些年,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新的诊断技术、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临床医学专家早已开始探索精准医疗,力求实现诊疗一体化。许多具备战略眼光的企业争相进入癌症领域,试图带来颠覆性的革命。人类对抗癌症的事业欣欣向荣,令人期待。但不可否认,我国癌症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我国癌症病人群体的生存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癌症康复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缺乏完善的康复支持体系,癌症患者在漫长的康复期里,能够接受到的专业指导非常有限。即使能够通过随访管理接受到一些指导,但并不能获得系统的帮助。而且,专业机构在康复领域的综合性人才非常有限,目前也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让离开医院的患者获得良好服务。即使患者到医院求助于康复科,但大部分医院的康复科也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来解决癌症患者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实现从治疗到康复的无缝连接是必然趋势,必须改变现有模式,推动诊疗康复一体化,也就是打通治疗和康复泾渭分明的环节,让癌症患者从诊断、治疗、康复都有明确的机构寻求服务和帮助,并且能够利用新技术捏合成一个整体,这也是我们正在大力推动的全程支持的概念。
2.“精准管理”“全程支持”缺一不可
事实上,康复也是一种治疗,只是这种治疗更加综合,不仅包括常规意义上的看病,还必须包括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这不仅是我们以往认知的培训患者什么是膳食宝塔,有哪些运动方式,该怎么调理心情等,还必须与时俱进,做到个体化精准管理,即使用先进的设备,检测患者的身体和疾病状态,通过与大数据的比对,提供精准的用药管理建议,开出有针对性的运动、膳食、心理处方。
比如在化疗前,某个患者的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时长应该是怎样的?化疗结束之后又应该是怎样?当运动疗法取得一定成效之后,运动处方又该做出怎样的调整?同样,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膳食处方也应该具有特异性,内分泌药物剂量也需要更加精确的调整,这些都是精准管理。
精准管理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全程支持是切中痛点的医疗服务机制创新。癌症的发生与衰老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癌症的发病率很难降低,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取得进展,我国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会进一步提高,生存质量也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公众对癌症的恐惧感也会大大下降,人们可以用一种平常心看待癌症,按部就班地“与癌共存”,由此,癌症才能真正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
(作者:史安利,系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