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是一个极具张力的汉字。高度、长度、宽度、温度、热度、刻度、深度、强度、亮度、韧度、态度、广度、幅度、力度、弯度、梯度、坡度、层度、风度、精度、锐度、密度、润度、维度、经度、纬度、速度、尺度、程度、浓度、制度、揣度、再度、角度、法度、年度、首度、进度、厚度、跨度、共度、极度、虚度……一个关于“度”的坐标系呈现在面前,40余个词供科学家们选择,并用这个词来给自己的科研方向和未来目标作出定位。
有人毫不犹豫,有人斟酌再三,每个“度”都透着科学家们深层的内心追求和专业思考——以上场景发生在7月21日晚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开播的系列访谈节目《未来说 第二季:执牛耳者》录制现场。节目中,每位科学家都要接受这样一个特殊的“考验”。
以走在科创前沿的“科创先锋”群像呼应“寻找身边英雄”的号召,推出各科研领域的领军人物,展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带给社会生活的改变,展现他们的科研历程和奋斗精神——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这档大型科学先锋访谈节目,为暑期荧屏带来一股集聚创新活力和理性思考的科技新风。科创先锋成为沪上青少年的荧屏偶像。
1.“科创先锋”群像
“突破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未来说》节目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透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视角。空间探索、医疗攻坚、人工智能、上海脑—智工程、海洋探索、大脑奥秘、生物工程、媒介新衍变,八集系列访谈节目,展示了来自8个重点科研领域16位科学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和科研历程。节目通过生动的表现手法绘制出“前沿、执着、勇于创新、爱国奉献”的“科创先锋”群像,同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展现前沿科技创新成果,以丰富的知识性和科普性让深奥的科学技术得以生动呈现。制作方力求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大家对科技发展客观、准确的了解。
30年来的近万台手术背后,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攻克癌症、造福人类的初心。他带领团队历时9年研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突破肝癌早期诊断大关,对肝癌诊治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节目中,他与17年前的病人重逢,更让人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和医学的温度。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华旺供职于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1岁的年轻院所,他和同事们共同创造了一部15年发射36颗卫星的“青春奋斗史”。为了让科学实验卫星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率先进入太空完成科学实验,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为不同的空间科学实验任务“量体裁衣”,展现了新一代航天人的创新活力和勇气。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总裁杨跞在节目中深情回顾了科研团队不舍昼夜,大胆创新的历程。这些科技领域的“执牛耳者”带着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而努力拼搏。
节目中,由来自上海各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带来的科研成果格外引人关注。从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关键技术、“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载人深潜器“彩虹鱼号”以及国际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精海”系列无人艇等重点攻坚项目;到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科大讯飞翻译机、寒武纪智能芯片、“城市移动空间”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等智能化前沿技术;从非人灵长类自闭症模型到恐惧记忆消除、可见光通信等基础研究;到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DNA复杂亲缘关系鉴定系统、脸面重建技术、新型耐火纸等成果转化应用,通过电视手段运用和深入访谈,得以充分展示。在重要科技领域力争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勇于成为开拓者,一幅激励人心的创新图谱也在其中得以勾勒。坚定执着、勇于攻坚克难的科学精神和人民利益至上的科学追求,在客观平实的讲述中自然流淌。
2.“度”的思考
节目组透露,面对“度”的坐标系,16位科学家中有6位选择了“温度”,这也是被选择最多的一个词。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首席科学家胡郁说,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要让人类生活更加幸福,“温度”能够体现科学研究的人文情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整复外科主任李青峰说,救护伤者和患者,没有“温度”,无法成为医者,有“温度”是必须要有的追求。
上海交大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北斗导航创新研究院院长郁文贤选择了“共度”,他希望北斗最终跟人们的生活、跟生活中的一切,变得更加紧密,跟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种共度的状态。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物证学研究室主任李成涛的选择则是“风度”,他说:“把这些研究做出来以后,我们应该无偿地成果共享,来促进全社会的提高,这是我们科学的一个本质。”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吴茜介绍,在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策划这档节目时,大家就明确几条原则,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定位和真实的描述,以清醒、冷静的态度,解读这些科研成果和创新成绩;既彰显中国科技发展的信心和实力,也不回避与行业顶尖水平之间的差距,客观定位中国在某些科创领域的发展水平;以面向未来的视角彰显科创中心的平台效应,坚定建设科创中心的使命和责任。
3.《未来说》里看未来
名为《未来说》,“未来展望”自然是节目的模式特点。在《未来说 第二季:执牛耳者》中,存在于节目现场的一个“时间胶囊”装置成为节目的“经典时刻”。每一位科学家在即将离开舞台的时候,都要启动这个装置,把自己最有纪念意义的,或者最能代表自己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的一件物品放入“时间胶囊”,并说出理由。
无论是放入自己的研究成果,期待若干年后科学发展实现新的突破;还是放入前辈的著作,期待为未来留下研究的考证;抑或是放入自己童年的“珍宝”,让初心永驻;甚至是希望把自己放入“时间胶囊”,想要看到未来的世界……都表现出科学家们对未知世界永远旺盛的好奇心和对自己钟爱事业深沉的赤子之心。参加节目的每一位科学家都以非常认真和投入的态度,带来了饱含真情实感和个人信念的物品。《未来说》里看未来,精心设计的细节给观众们带来心灵上的震撼。
科技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的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的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加快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上海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这也是科创中心建设的活力所在和重要目标。节目中,16位科学家在上海的成长和发展,也展现了上海这座“科创大平台”为科技工作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电视科普节目《未来说》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暨看东方(上海)传媒有限公司制作。2017年《未来说 第一季:国际青年科学思辨会》成功播出,引起广泛好评。作为一个综合的科普品牌,《未来说》伴随最新热点和趋势,结合最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精神,展现上海科技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系列讲话精神的践行历程。
此次《未来说 第二季:执牛耳者》营造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积极氛围,彰显上海科技发展的成就、汇聚科创中心建设的思考和展望,塑造出一系列具有引领作用的“科创先锋”,在全社会掀起“关照未来 科创强国”的热潮。节目开播当天,“执牛耳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科技创新系列讲话精神上海科创先锋展”也于上海科技馆开幕,看看新闻同步推送节目中每位科学家的精彩短视频,形成一次聚焦“科创先锋”的“融媒体行动”。
(本报记者 颜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