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5日 星期三

    新文创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鲁元珍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25日 15版)

        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产品亮相泰国曼谷,吸引观众驻足。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读者在西安曲江书城内选购文创产品。新华社发

        工作人员在北海公园文创商店展示“二十四节气”文创产品。新华社发

        广东东莞博物馆文创体验馆内的文创产品。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上海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变身为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客厅。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文创视域】    

        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具有怎样的文化气质?城市的文化资源如何能转化为文创产业?

        近日,腾讯研究院、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推出了全国首个新文创领域城市排行——《2018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以产业、资本、平台、人才、政策、传播六大领域的活力表现为主要指标,得出排名前30的城市。成都、北京、杭州、上海、深圳、广州、西安、天津、苏州、重庆等城市榜上有名。文创产业的发展让城市突破了同质化发展模式,释放了城市的活力,为城市打造了更加亮眼的“名片”。

    1.文创产业推动“新一线”城市崛起

        夜晚,百余辆汽车闪烁着车灯,在停车场排列出“大西安”“一带一路”等字样;从回民街、永兴坊到大唐不夜城,从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文物戏精到“摔碗酒”、蛋菜夹馍等特色美食……从2017年开始,一个抖音短视频的平台让古都西安成为一座“网红城市”,吸引着无数慕名前来的游客。

        一直以来,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创产业的规模和增长都不尽如人意。近期,利用新平台展现城市魅力成为带动西安文创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西安市公安局、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西安市文物局等超过70个市政府机构已经开通官方抖音号。据统计,今年清明假期,西安市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38.76%,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接近50%。五一小长假,西安市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又翻一番,达到69.05%,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39.12%。

        近年来,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文化和科技等其他业态的融合发展越来越常见。另一方面,对文创产业的重视、热情和投入,让许多城市拥有了更大的魅力,也彰显出更多的活力。从文创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城市打破了文创产业最有实力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垄断,杭州、成都、西安等“新一线”城市抓住了文创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机遇,正在迅速崛起。

        单以过去一年在抖音等视频平台上亮相为例,成都、西安、重庆、杭州等城市的活跃程度超出想象,表现出巨大的城市活力,这正是新文创时代城市竞争的缩影。

        从数据来看,尽管2017年文创产业增加值绝对数量最高的依然是北京,为3908.8亿元;但增长最快的却是杭州,达到19%,其次是成都,达到17%。占GDP比重最高的是杭州,为24.2%。

        以成都为例,除了拥有独特文化外,歌曲《成都》、游戏IP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文化为城市带来新活力。据统计,从2004年到2008年,成都市文创产业营业收入从232.54亿元提高到595.62亿元,增加值从65.81亿元提高到133.7亿元,而2017年,这一数值增加到793亿元,过去10年增长了近6倍。

        “新文创活力不仅体现在总量等规模数据上,更看重的是增长潜力和空间。”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文创重塑了文创产业的城市格局,抛却基数后,在一定程度上,各城市重新站到了一条起跑线上。

    2.“互联网+”促进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曾在今年4月提出“新文创”的概念,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构建,其本质是利用“文化+科技”的融合打造文创IP,重构文创内容生态。

        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几乎都在“互联网+文化”的新兴业态上抢占了先机。除了抖音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的带动外,在杭州、成都的高增长中,游戏行业、网络文学IP产业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国发展前途大好的初创企业分布最多的是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文化娱乐业。按照新文创的概念,这些行业都有文创的身影。“文化+科技”的融合效应凸显,实现了产业跨界互联,为城市发展文创产业拓展了新思路。

        “互联网+文物”“互联网+影视动漫”“互联网+旅游”“互联网+休闲娱乐”……当前,不少传统的文创产业与信息产业相结合,带动文创产业的资源整合,以信息化带动内容产业化,以产业化带动内容信息化,重塑了文创产业价值链,催生了文创产业新业态。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其中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为7990亿元,增长34.6%,在10个行业中增速最快。

        专家认为,在数字赋能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有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机遇,数字文创产业迎来了更为强劲的变革,以“互联网+”为切入口,加速文创产业与科技的全面融合,将改变文创产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加速传统文创产业转型升级。

    3.发挥文创产业园区的平台集聚优势

        中国城市竞相发展文创产业的动力是什么?既是地区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要求,是人们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产业转移后城市空间变化带来的新需求。随着城镇化以及新一轮产业转移,很多城区的制造企业搬离。在留下的厂房利用问题上,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代表的城市更新应运而生,并成为诸多城市效仿的对象,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产品形态。

        我国文创产业园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到2002年末只有48个建成,到2010年呈现井喷态势,达1234家,2014年达2570家。到2017年,我国文创产业园区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园区数量增长到近3000家。

        北京可以说是文创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在798艺术区之后,作为曾经的工业基地朝阳区的旧厂房改造获得了成功。目前,北京市曾经的工业基地朝阳区已有57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在北京市,已腾退老旧厂房242个,其中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老旧厂房改造的文创园区除了进驻各行业的文化类企业外,还利用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间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发展。

        近两年,成都、杭州等城市的文创产业园区发展迎头赶上。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杭州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0家,市级文创产业园24家。具体来看,这些园区大多以艺术设计、动漫、数字娱乐为特色。

        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文化创意的灵光随处可见,涌现出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蓝顶艺术中心、东郊记忆、武侯区西部智谷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聚集区。

        “可以看到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推手作用越来越大,从过去的一个点位到现在的一个街区、一个商场,能够把很多文创元素赋予进去,文化创意产业对老百姓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卢勇表示,红星路35号从最初的闲置厂房,到改造成为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地,十年间可谓见证了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往往能发挥出产业空间集聚效应,既集中城市的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也为培育新型文创产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还将吸引人才、资金等资源,通过规模集聚效应加速城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转化,从而辐射带动整个城市的文创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鲁元珍)

    链接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依托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促进文化遗产资源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明确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先导产业作用更加强化,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相关产业文化含量显著提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明确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陈晨整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