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15日 星期日

    激情的抒写

    ——李桦与《怒潮》组画

    作者:胡宇清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15日 11版)

        怒潮组画之抓丁(木刻) 李桦

        怒潮组画之抗粮(木刻) 李桦

        【典藏活化】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与40年代的延安木刻运动,是中国革命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与新兴木刻运动众多的广东籍艺术家当中,李桦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1907年出生于广州番禺,从小酷爱画画,1922年考入被誉为“华南地区美术摇篮”的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成为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第一届学生,1927年毕业。1930年前往日本川端美术学校留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李桦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时代在变,思想在变,我也在变。”回国后的李桦个人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促使他的艺术思想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时,鲁迅先生大力倡导木刻艺术运动,并提出“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这对李桦触动很大。他认为艺术家的使命是崇高而伟大的,要走出“象牙塔”,描绘“十字街头”。而木刻,则成为他迈向“十字街头”的有力工具。1934年开始,他自学版画,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出版集子《春郊小景》,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赞誉。他向学生讲授木刻知识,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现代版画会”,宣传抗日思想,得到了鲁迅先生的大力支持。李桦也从一位艺术至上的理想主义者成长为革命现实主义的实践者。

        广东美术馆在2000年收藏了李桦的一批版画作品,其中便有艺术家在1946年创作的黑白木刻《怒潮》组画。这组作品由四件作品组成,分别是《挣扎》《抓丁》《抗粮》和《起来》,是李桦艺术生涯巅峰时期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从内容上看,这四件作品承前启后,分别讲述四个不同的故事,具有完整的内在叙事逻辑关系。

        李桦说:“人民需要发表自己的抑郁情绪,需要一种革命的斗争工具。”李桦的《怒潮》组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之下创作的。抗战期间,李桦转战于两湖流域一带的农村,对农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有深刻的体会。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国内民不聊生,他以农民被国民党政府残酷压榨与剥削、生活苦不堪言、继而奋起反抗作为创作线索,完成了《怒潮》组画。

        组画的第一件作品《挣扎》描绘在一望无际的贫瘠土地上,农民代替牲畜耕犁。三位胼手胝足的驮犁农民形象被艺术家以特写的镜头拉近、放大,从画面的中心位置延伸至左下方,与后面推着犁的农民形成了对角线的关系,他们弓背弯腰,艰难地在土地上前行,愁容布满了沟壑纵横的脸庞,仿佛听见他们低声的怒吼,诅咒着这苦难的生活。

        第二件作品《抓丁》表现农民家里的儿子和丈夫被强行抓去当炮灰之后,家里女人发出悲恸的哀号。画面中被面目狰狞的国民党士兵捆绑的丈夫不舍地回头告别妻子。妻子一边拉着小孩,一边伸手去阻拦敌人,最终绝望地发出呼叫,由此产生了画面的冲突。小孩仰着头大哭、家里老奶奶在一角偷偷抹眼泪的细节增强了作品的悲剧情节。

        被抢走粮食的农民忍无可忍,拿起石头反抗,被打倒在地上,闻讯而来的农民兄弟赶来声援的场景构成了第三件作品《抗粮》的基本调子。

        第四件作品《起来》是组画的高潮部分。农民愤怒的情绪已经到达顶点,像决堤的洪水以及燎原的大火汹涌喷发出来,他们举起枪支,振臂呐喊,奋不顾身迎接前方的枪林弹雨,其势如排山倒海,地动山摇。

        《怒潮》组画在人物造型、构图以及艺术风格上受到珂勒惠支1904年至1908年所创作的题为“农民战争”的一组连环铜版画影响,运用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构成充满动感的画面,夸张变形的人物流露出悲痛和愤怒交织的感情。这组作品立意深刻鲜明,充满激情,人物形象典型,黑白对比强烈,线条刻画有力,富于艺术感染力。李桦性格中具有深刻的悲天悯人情怀,他对社会苦难根源执着的追问,使他勇于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这组作品在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史和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桦具有高度人文主义精神的创作,传承给后代一份宝贵的精神资源,也给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份丰厚的艺术瑰宝。

        (作者:胡宇清,系广东美术馆典藏部副主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