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走进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五云镇官店村的杨氏祠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戏台。“静观世事于斯坐,曲尽人情在此时”的对联,飞檐翘角的歇山式层顶,顶棚内的戏文画像……这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古戏台见证了缙云人对戏剧的爱好和执着,见证了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婺剧,南戏的活化石,是浙江第二大地方剧种。虽历经沧桑,但仍扎根民间,“爱婺剧、学婺剧、唱婺剧”的氛围在缙云乡村非常浓郁,几乎人人都会哼上几句唱词或曲调。
“拿起锄头会种地,上了舞台能演戏。这是我们祖辈传下来。”官店村婺剧团团长杨晋平说,“在田间地头,我们会边哼婺剧边劳作。农闲时,我们就聚集一处,吹拉弹唱,自娱自乐。”
说起婺剧,杨晋平满脸笑容:“30多年前大家都没钱,我们拿报纸做道具,用颜料涂上色,就登台唱戏。”杨晋平从8岁开始唱婺剧,已经唱了50多年。
在缙云乡间,有一大批像杨晋平一样的婺剧迷,他们自小耳濡目染,无师自通,熟知婺剧曲调、台词。行走在弄堂巷口,不经意间就能听到悦耳怡人的腔调。“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让我不由自主地喜欢上婺剧。以前常在台下看,对剧中的情节人物、背景道具、配乐动作都特别熟悉。现在我也登台表演。”新建镇笕川村丁丽玉说。
“在笕川村文化礼堂常举行表演,往往开演前就来了不少村民,有的还是从其他村赶过来的。”笕川村杜小兰说,婺剧团演员们有板有眼的唱腔,惟妙惟肖的动作,给大家送上了精神食粮,大家在家门口就能过足戏瘾。
“婺剧演出也与时俱进,2016年我们结合‘五水共治’,编排了婺剧小戏《惟有活水源头来》,获得了全国性大奖。”笕川村文艺爱好者丁志民说,“一年一度的乡村春晚是最受村民欢迎活动。我们将党的政策与文娱活动融合,以婺剧为主,自编自导自演,群众喜闻乐见,弘扬新风正气。”
如今缙云县253个行政村,每年演出累计3000场以上。缙云民间婺剧团不仅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村民文明素养得以提升,还弘扬了缙云传统民间戏曲艺术。
“婺剧文化是缙云的三大特色文化之一。”缙云县文广出版局局长杜新南说,以戏化人,人会有变化。惩恶扬善、孝老爱幼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戏文中生动展现,不仅激活了乡村文化生活,还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出生于婺剧世家的杨俊芝是五云街道周村幼儿园园长,2015年,她首次把婺剧引进幼教课堂,现已成为缙云县婺剧进幼儿园的示范点。最小的演员才3岁,“戏曲的缠头是很疼的,但是孩子们都忍下来了,让人特别感动。虽然还做不到字正腔圆,但童声悦耳,足以打动观众心灵。”
长坑小学开展婺剧进校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982年。据校长刘勇武介绍,当时学校将民乐、婺剧作为艺术教育的突破口,并在2008年成立婺剧社团。孩子们的表演多次获得省市级奖项,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见习记者 冀文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