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果木成林换回生态绿意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曾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9日 11版)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汽车驶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雨就一直下着。四明山里的雾已起,前方几十米都看不清。6公里的山路,车辆转来转去走了近一个小时,才来到溪口镇岩坑村村委会。

        这是离溪口镇较远的一个山村,全村1100多人,都住在半山坡。据介绍,这个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苗木种植村,几乎所有人家都种植苗木,毫不夸张地说,苗木成就了岩坑村人的富裕,也让他们吃到了苦头。

        村委会主任王华永介绍:“发展苗木种植确实让我们摆脱了贫困,全村人都富了,在城里买了房,生活可以用美好来形容。尤其是2012年,我们村6000多亩山林,超过一半种植苗木。村里赚得最多的,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元。但苗木出售时要带走大量泥土。那时每天都有车辆从村里拉走苗木,每棵苗木根部都是一大包土。而我们村本来就在半山坡,土层很薄,结果水土流失情况开始显现,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开始出现。特别是2013年菲特台风过后,亭下湖水库的水质三四个月才结束浑浊状态。”

        面对此景,宁波市政府发文,明令禁止四明山区域毁林开垦行为。2015年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退花还林,制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岩坑村也面临如何重新发展。

        “当时我们镇要求发展红豆杉、楠树等品种,但这些树木生长周期长,群众几十年都很难受益,必须要找到一条见效快的路子,群众才有积极性。”王华永说。

        王华永想到了车厘子。他主动找到山东省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为岩坑村把脉。经过严格考察论证,最终从120多个车厘子品种中选出6个试种。他多次请专家到岩坑村指导,终于找到了种植车厘子的正确方法。“上个月每亩地可产车厘子800到1000斤,都不敢宣传,供不应求。仅十几天就接待4000多人来岩坑村采摘。”

        驱车再上山,走了弯弯曲曲的一段路后,位于山腰的现代化大棚出现在眼前。王华永说,这是村集体投资建设的60亩车厘子大棚,用于保温和避雨。为了让更多游客在采摘的同时欣赏美景,他们还修建了休息亭。说起未来,王华永说他还想种植红枫,春天樱花满山头,秋天红枫遍山野,肯定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望着满山绿色,王华永深情地说:“我们走过的路教训深刻,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守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底线。2017年年底,宁波市完成了4600亩森林修复计划,这仅仅是第一步。我们计划几年后,将有20250亩的生态修复工程全部完成,那时你们再来岩坑村,相信一定会有更大变化,我们的车厘子也将成为浙江省的大品牌。”

        (本报记者 王瑟 曾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