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仁见智】
那些只知追求外在排位,而不加强内功修炼的明星,在老百姓的心里是没有位置的。而像牛犇这样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刻画小人物,却成就了大写的人。他们站在哪里,哪里就是C位。
每隔一段时间,媒体上总会出现一两个爆款综艺类节目,各领风骚一两年,然后跟风者众,最后归于沉寂。今年的爆款是两个选秀类综艺节目。随之诞生了一个流行词“C位出道”。
其中一个节目号称从国内外近百家经纪公司的近2000名男性练习生中,推荐选拔100名练习生,最终由全民票选出9人,组成偶像团体出道。在这9名胜出者中,票数最高的人就被称为“C位出道”。另外一个节目,从101位女性选手中票选出11位选手组成女性偶像团体,被视为是前者的女性翻版。据说某个以C位出道的偶像应援资金达到1200万元。整个选秀过程成了娱乐狂欢,成了吸纳巨额资金的偶像制造机器。
其实,“C位”并非今年才流行起来。只要稍微留意,你就会发现,近几年有不少的娱乐新闻被冠以“C位”之名。比如在某个明星慈善夜,几个明星在合影时“抢C位”;在某电影发布会合影时,某个打酱油的女配角占了主角的“C位”。
C位为何有这么大的魔力,抢占这个位置甚至可以上新闻。简单说来,C位即中间位置(center),只要有几个演员或明星站在一起,就会有C位。据说,在这个圈里,C位是大咖位,是对演员实力最好的证明。于是,圈内产生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站C位的明星不是好明星”“头可断,排位不能乱,血可流,封面位置要预留”等说法。
在一个广告海报上,一个组合里的三个人究竟谁站C位,外人可能并不在意,但却会让粉丝们打得不可开交。“自作聪明”的产品公司于是设计了三款海报,让三人轮流坐庄。但是组合中以“C位出道”的明星粉丝不乐意了,“自己家爱豆专属宝座”,岂能被别人染指?
明星在意C位,粉丝也在意C位,人们对C位的推崇,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在一个大型活动的官方海报上,往往会出现众多明星,谁在前、谁在后?谁居左、谁站右?谁名字大、谁名字小?这些问题让主办方挠头不已。有的主办方被粉丝坑怕了,于是学乖了,玩儿起了障眼法,站在前排的人小一点,站在后排的人大一点,同一排的视觉中心与实际中心稍有错位,让不同的粉丝可以解读出不同的C位。
有人感慨,早些年的演员合影,并没有C位之说。合影时大家互相谦让,德高望重、年资较长的人往往在大家的推举下站在中间。可是,如今演艺圈的某些人连这一点廉耻都不顾了,谦让一下都不会了,无论出自真心还是假意。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最近以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表演艺术家牛犇。他一辈子塑造了一大批银幕配角形象,很多人物连完整的姓名都没有,他甘当绿叶,毫无怨言,却又硕果累累。可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那些汲汲于“抢C位”的明星们,在牛犇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面前,难道不感到汗颜吗?
其实,“抢C位”与文艺界的许多乱象是相伴而生的。演员拍戏用替身,自己甚至不到场;不想怎么把戏演好、把角色塑造好,总是想着怎么炒作,怎么上头条;霸气不体现在塑造形象上,而是体现在走红毯时“抢C位”的功夫上。在超高人气和真金白银面前,C位可不只是一个位置那么简单。
在学者巴瑞金的《言说明星》中说,“演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那些能谈判自己合约问题的主演和明星的收入与大多数演员赚得的由集体协议所带来的微薄收入差距甚大”。在当下的中国,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去年,四个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目标直指影视剧天价片酬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遏制明星片酬无限膨胀,防止过分夸大“粉丝经济”的力量。可是,要想根治文艺界的乱象,需要令行禁止,更需理性引导。粉丝对影视明星的盲目追捧,是明星追逐C位从而赢得更多利益的土壤。引导粉丝理性追星,培育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不是一日之功。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明星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明星的生产是一种符号意义的生产,对社会文化、社会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那些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明星,对我们的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他们的不良言行,也会受到严苛的监督。
古人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那些只知追求外在排位,而不加强内功修炼的明星,对社会传递的是经济至上、娱乐至死的观念,无视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他们迟早会被人们忘记,被粉丝抛弃。在历史长河中和老百姓心里,他们是没有位置的。而像牛犇这样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一辈子兢兢业业刻画小人物,却成就了大写的人。他们站在哪里,哪里就是C位。
(作者: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