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人多地少、生态资源不突出、科技优势不显著,在这种情况下,江苏却以只占全国1%的土地,养活了全国6%的人口,创造出全国10%的产值。江苏何以在“有限”中实现“有为”,以昂扬的姿态领跑全国?
许多专家认为,这40年成就的取得,关键是道德的力量。从“张家港精神”到“南通现象”,再到今天全省17个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40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一直领跑全国,道德风尚滋养一代又一代江苏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明确提出构筑“两个高地”,即思想文化建设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江苏持续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频共振。
如今,一幅道德风尚之美的新画卷,一块道德建设的新高地,正在江苏大地徐徐呈现。
思想引领
在南京市成贤街小学,3个小短剧通过同桌争吵、和妈妈沟通以及体育课上的孤独3个场景,讲述了如何正确面对及化解烦恼;《京剧唱礼仪》唱段传达了礼仪知识;三句半、快板书无一不表现出小学生对文明礼貌的理解。
“种德如种树,浇花先浇根。”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着社会和谐、家庭幸福,更关系着民族未来。
2014年,江苏出台全国首个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规范,在全省1700万名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融入“爱、善、勤、诚、俭、美”等价值理念的礼仪养成教育,成为孩子的行为标准,家长和老师的德育蓝本,整个社会的文明符号。
用规矩养成礼仪,以诗乐涵养道德。江苏将美育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先后策划组织“童声里的中国”“童心里的诗篇”“童真里的色彩”“童话里的世界”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5月29日,音乐儿童剧《青铜葵花》在南京荔枝大剧院首演,上千名小观众经历了一场充满感动的心灵洗礼。
从孩子到成人,从学校到社会,从教育到实践,江苏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工程常抓不懈。组织对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分课题进行研究并推出系列丛书,面向不同群体编写系列通俗读本。组织创作影视剧、小说、戏剧、歌曲等优秀文艺作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文艺形式生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榜立传
4月26日,在盐城响水中学举办的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一段段动人故事,触动了现场每个人的心弦。
93岁的抗战老兵周仁甫离休后仍四处奔波,为学校和农村捐资助学、济贫助困、修路建桥;村干部李军30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带领村民建成全国首批淘宝村,却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爱心医生陈耀华远赴青海援医,用先进的医术为2900多名患者送去光明……他们用真善美温暖社会,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样本。
时代发展,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引领;社会进步,需要道德楷模的精神力量推动。近年来,江苏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道德模范、平民英雄等先进典型人物不断涌现。截至目前,江苏入选全国“时代楷模”4个、全国“最美人物”10人、全国道德模范14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48人、“中国好人”1065人(组),各类典型熠熠生辉。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好人就是一盏灯。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影响更多人加入向善向美行列,江苏创新典型传播和学习机制,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道德宣讲等活动。据统计,江苏已建成各类道德讲堂4万多个,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50多万场,受众达3600多万人次。遍布城乡的道德讲堂,让见贤思齐的行为在江苏蔚然成风。
今年春天,徐州云龙湖畔“好人园”迎来第5批好人塑像。与此同时,盐城“好人馆”、南京“好人墙”、常州“好人街”相继建成,一批批“劳模工作室”先后成立,一群做出善行义举的凡人、出身草根的平民成为众人仰慕的“明星”。
身边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江苏“好人榜”实时刷新,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倍增。截至目前,在“志愿江苏”平台完成注册且有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达650多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近5万个,累计服务时长1.8亿多个小时,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氛围正在形成。
创新实践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应时而动蓄势为新,江苏不断用创新实践为道德建设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常州市钟楼区的双桂坊,聚集了许多餐饮小吃老店,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一条街。“2012年,因为‘学习双桂坊,诚信做食品’全国现场会的召开,我们对食品安全这根弦绷得更紧了。”双桂坊负责人盛雅琴说,美食街每年接待500多万人次,7年来从未发生过食品安全事故,经济效益逐年稳步增长,成为江苏紧抓诚信建设的缩影。
为了回应人民群众道德诉求,江苏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形成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持续开展诚信示范店、诚信市场等各类诚信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厂家商家诚实经营、诚信服务。
德润人心,法安天下。为推动德法同行、德法相济,江苏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全民阅读的地方性法规,在新修订的《江苏旅游条例》中增加文明旅游内容,大力实施社会文明风尚行动,不断提高社会的法制意识和道德自觉。同时,各市县在法治文化阵地中融入传统美德元素,把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融合,提升现代法治观念在民众中的吸引力、亲和力。
“运用道德的手段,使复杂的法治具象化、生活化,可以使法律和道德在社会治理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说。
从个人到家庭,从乡村到城市,从窗口到行业,道德的种子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发芽,践礼修德已然成为江苏上下的良好风尚,社会文明程度节节攀升。在道德文明的滋养下,江苏经济社会也不断转型升级,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正同步提升。
(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