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斩断危险废物倾入长江的黑色链条

    ——公安机关侦破“10·12”系列污染环境案始末

    作者:本报记者 彭景晖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8日 07版)

        被查获的酸洗污泥。光明图片

        酸洗污泥倾倒现场。光明图片

        专案组查获的装有待倾倒固废的船舶。光明图片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案件!”

        潮水刚刚退却,江滩狼藉。接连成片的铁锈色不明物体黏着在沟壑表面,从堤坝一直绵延伸向远处的江岸。一股刺激性气味扑鼻而来,令人窒息。民警徐广伟站在安徽铜陵滨江大道北岸与朱永路连接处附近的长江堤坝上,说:“举报属实,这可能真是危险废弃物!”他一时难以相信,这般伤害母亲河的不法行为真的发生了。

        江水上方的无人机传来了远景照片和视频。“长江就像一条青蓝色玉带,玉带的边缘被撕开一道红褐色的口子。”徐广伟看着照片说。

        这一天是2017年10月12日。带队侦查的是长江航运公安局芜湖分局的局长王江,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他预感到案件重大。但当时他没想到,这个以侦查工作起始日期命名的“10·12”案件,只是系列案件的开端,一场多部门紧密协作的轰轰烈烈的长江保卫战即将打响。2018年2月26日,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长江流域11省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整治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动。

    1.困难重重,只有迎面而上

        2018年5月31日,记者跟随徐广伟再次来到现场时,江滩已基本恢复旧貌:两只白色的水鸟在沙洲伫立,被来人惊起,飞向浩荡的芦苇深处。沟壑之间围成的水塘波光粼粼,被潮水留下的鱼游来游去,等待下一次潮汐。长江平静地向东流淌,不舍昼夜。

        “看上去,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在江边钓鱼的村民告诉记者,“但是如果没有民警破案,堤坝现在是什么样,不敢想。民警救了长江,也救了我们。”

        平时很少有村民会来这个地方。上江村的地界在10多年前被规划进经济开发区,原来长期生活在此的村民在那时就已搬迁。此地由于最终没有开发起来,成了人迹罕至的荒地。犯罪嫌疑人正是挑选了这样的地方下手。

        “10·12”系列污染环境案已于今年5月7日被移交检察机关,目前正在审理之中。而对从头至尾参与侦查办案的徐广伟来说,案件中遇到困难时的压力,找到突破口时的振奋,如今依然萦绕在脑海,挥之不去。

        2017年7月22日,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2017年5月以来,铜陵籍汪某某等人为获取非法利益,从外省以车、船运输近1000吨工业废渣非法倾倒在铜陵市义安区长江堤坝的江滩上。

        正值汛期,民警赶往现场时,倾倒现场已被江水淹没。“犯罪嫌疑人很狡猾,如果此事为真,倾倒的废渣很可能被江水冲刷而不留痕迹。”侦查的最初阶段,民警已经感到棘手,而这仅仅是困难的开始。

        10月12日,潮水稍退,民警火速赶往现场侦查。好在有部分废渣残留在堤坝的沟壑当中,民警们立即提取物证,随即成立“10·12”案件调查组。

        然而很快,工作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案件侦办的前提在于取得符合立案标准的证据,但公安机关本身并不具备环保鉴定和评估资质。另一方面,由于倾倒物被江水浸泡的时间较长,检测鉴定难、得出结论需要一定时间,给立案带来困难。在证据无法支撑的情况下,倘若等靠当地政府部门和检测机构,可能会贻误时机。

        于是,一个“先牵出线索、固定证据,再完成立案、争取协作”的思路在民警当中达成共识。大家兵分两路,一路围绕铜陵朱永路江滩发现的疑似危险废物,从陆路运输追本溯源;一路围绕铜陵上江村江堤暴露的工业垃圾,从水上收集情报信息。与此同时,公安机关将10月12日提取的物证送往江苏专业的检测鉴定机构鉴定倾倒物样品所含成分。

        硬仗来了。

    2.来源地先获证据,案件逐渐清晰

        “记不清了。”审讯跨省运输疑似危险废弃物的司机朱某与张某时,两人一致交代,货物来源于长三角地区的一家精密螺丝有限公司,但时隔半年,他们已经记不清厂家的名字和具体位置。

        民警火速赶往该地区。要想辨别疑似危险废弃物的属性,必须找到其来源。该地企业、工厂众多,锁定目标并不容易。侦查员们大海捞针一般摸查,终于发现了疑点,对可疑企业开展了外围调查。

        安徽省公安厅也展开了全面部署。2017年12月,省公安厅接到案件报告后迅速上报,公安部接报后高度重视,对此案进行挂牌督办,并要求安徽省公安厅提级侦办,成立多部门、多警种参战的专案组。安徽省副省长、公安厅厅长李建中立即作出部署,要求高站位推动、全链条打击,确保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精品案”,坚决维护长江生态安全。省公安厅选择在芜湖成立由厅领导任组长的专案组,在全省抽调了51名精干力量开展专案攻坚。王江、徐广伟等原在调查组的民警都被编入这个团队。

        一番调查取证,专案组通报当地环保部门予以协作。此事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分管副县长第一时间会同公安、环保负责人积极介入。此后,“10·12”关键证据锁定无疑,案件逐渐清晰明朗。

        徐广伟等侦查员的判断没有错。原来,自2016年以来,一家精密螺丝有限公司一直将国家危险废物酸洗污泥交由无处置资质的中间商李某某联系处置。2017年5月,李某某等人为获取利润,联系安徽铜陵的汪某某等人非法将62.88吨酸洗污泥通过陆路跨省运输,并倾倒在铜陵江滩。经江苏的检测机构鉴定,这家精密螺丝有限公司堆放的酸洗污泥和公安机关在长江铜陵江滩发现的废弃物均属于危险废物。

        作为个案,这起环境污染案件的侦查工作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专案组民警张明元告诉记者,这仅仅是一个系列案件的开端,它所牵扯出的“黑色产业链”的组织方式、规模都远远超过预料。

    3.铁网在犯罪的4个环节全面铺开

        陆路组在案件的源头处取得突破进展之时,水上组开展全面摸排,发动群众力量,广泛搜集线索。案件其他环节侦查也紧锣密鼓地展开。王江介绍,专案组按照查污染环境犯罪、查幕后“保护伞”、查失职渎职犯罪的“一案三查”原则,在源头、中介、运输、倾倒4个环节全面展开工作。

        多番努力,系列案件中的各个案件一一查证:

        “12·20”污染环境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车、船运输的方式向江苏淮安、扬州、苏州等地非法转移处置共计1022.95吨危险废物。

        “1·26”长江铜陵段倾倒固废污染环境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长江水路运输313.28吨胶木,并非法倾倒在长江铜陵段上江村江边。经深入摸排,在铜陵上江村江边,还曾倾倒了3船共计2525.89吨固体废物。经专案组深入调查,查出该批污泥来自江苏9家源头企业,通过几级中间商层层转包,利用水路运输转移至铜陵江堤进行倾倒。

        截至目前,“10·12”系列污染环境案,共查证犯罪嫌疑人29人,查证非法倾倒在安徽省内的危险废物62.88吨,污泥2525.89吨,胶木313.28吨,非法倾倒在江苏三地的危险废物1022.46吨,先后查获涉污船舶17艘次,现场查获固体废物7600余吨,通过溯源倒查,查找源头企业16家。

        芜湖市公安局副局长许红斌介绍,经过江苏的专业检测机构鉴定评估,“10·12”系列案件中一些倾倒的固体废弃物含有重金属等有害污染物,有的甚至是有毒物质,倾倒区域的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等环境介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目前,公安机关在长江安徽段查证的工业垃圾达上万吨。

    4.眼前利益驱使下的犯罪链条

        令人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让记者不禁追问,犯罪嫌疑人为什么要把工业废弃物甚至危险废弃物抛在长江沿岸?

        工业废弃物,必须送专门的机构处理。“依法正当处理有毒工业废弃物,当地成本要在每吨1500元以上,在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则至少需要3000至4000元。”张明元告诉记者,具有资质专门处理工业废弃物的环保机构,在很多地方都处于饱和状态,一些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难以及时处理,就囤积了下来。“不法分子以低价格收集这些废弃物,对处于‘黑色产业链条’源头的生产企业来说,是不小的诱惑。”张明元说,“利益驱使之下,一些人把法律和环保责任抛在脑后。”

        “犯罪嫌疑人团伙具有严密的组织。”安徽省公安厅治安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非法“黑色产业链”的源头、中介、运输、倾倒4个环节分工明确,联络主要靠移动网络。

        “10·12”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无疑给环保、交通和海事等部门玩了一次“暗度陈仓”。伪造危险废弃物转移五联单、专挑监管薄弱的地区和夜间作业等“技巧”,他们躲过监管,实现跨省运输和非法倾倒。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案件中第一层中间商打着“环境服务公司”旗号,伪造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及相关资质,从生产企业收集废弃物,并获得每吨300元左右的处置费用;第二级中间商混迹于相关人脉网络中,四处搜集工业废物运输“情报”,从第一层中间商手中获取业务并分得了每吨100元的处置费用,然后又以每车(约30吨)1000元左右的价格交予倾倒者;倾倒者熟悉倾倒地的情况,专门寻找监管工作薄弱的地方进行倾倒,陆运、航运的多种方式方便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这些因素增加了侦破案件的难度,但是犯罪链条终归还是斩断了。”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案件侦查工作时说,公安机关、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大家的心拧成了一股绳,这是保证打赢这场保卫战的基础。

    5.新问题采用新办法

        “自从参与打击污染环境犯罪工作以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的案件。”专案组民警张明元长期从事案情分析研判工作,他告诉记者,这个系列案件中他们遇到了新情况,发现了新问题,专案组的民警也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在查获的两起污染环境的未遂案件中,他们意识到,过去重视抓现行犯罪的重要原则,在关乎环境保护的案件中应该让位于防范原则。“如果我们等到案发再抓现行,生态环境将会遭到破坏。”张明元说,“毕竟,打击犯罪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才是目的。”

        新的思考在行动中发挥了作用。2017年11月17日晚,专案组获得情报,有3艘装载污泥的船舶停靠在铜陵上江村附近水域,等待卸载污泥。专案组放弃了起初的方案——抓现行犯罪,果断采取新举措,进行水上拦截,及时查控3艘运输船舶,现场查获工业污泥近2000吨。

        公安机关会同海事部门联合开展查缉跨省非法处置工业垃圾船舶专项行动,又先后查堵运输工业垃圾船舶10艘次,其中滞留于铜陵水域的达7艘。

        又一个新问题出现了:近万吨工业垃圾停泊在江面上,如不尽快开展对船载污泥的检测鉴定,就无法确定涉案人员的行为性质,难以决定涉污船舶的去留;而检测鉴定需要耗费一定时间,长期滞留涉污船舶又难免发生次生灾害。

        对此,安徽省公安厅与环保厅召开案件协调会,决定尽快对被拦截船舶装载的污泥进行检测鉴定,并与检察院及相关省市各部门协调合作,使滞留船舶很快在公安民警和环保人员的押解下,顺利返回始发原籍港妥善处理。

        “‘10·12’系列案件中的未遂案件得以依法快速处理,但要实现长期稳定的生态保护,一个多部门协同合作的、更为完善的长效机制应该尽快形成。”在此次采访中,多位民警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6.不能愧对祖先和子孙

        2018年1月25日,专案组民警张冬押解的涉案船舶在漫天大雪中,从长江铜陵段向始发原籍港进发了。

        这项任务因恶劣的天气和一次意外不得不推迟了一天。1月24日,江面遭遇大雪大雾天气,风急浪大,船舶摇动。准备出发的船只甲板上,结了一层滑溜的冰。与张冬同行的铜陵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登船时,不慎滑倒并落入江中。张冬奋力将这位工作人员救起。

        “所幸无大碍,他第二天还是与我一起出发了。”张冬告诉记者,案件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公安部门的主动担当,也离不开检法、环保、海事等部门的积极合作。这场长江保卫战中,许多部门的工作人员联合起来,一起出谋划策、攻坚克难,成为战友。

        突发的意外、寒冷的飞雪,让正在经历“10·12”案件的张冬心里笼罩了几分阴霾。船上装载的污泥虽然盖上了帆布,但刺鼻的恶臭气味一直萦绕着整条船。“即使在生活舱里,也逃不脱那股气味。”张冬说,“那天我的心情复杂极了。”

        船员的生活是艰辛的,但他们的运输给犯罪者提供了很大便利。“为了每吨货物多挣10元钱,他们自己也忍受着毒害。”张冬痛心疾首,“他们生于长江、靠长江吃饭,却意识不到装载的货物将侵害这条母亲河。”

        张冬是安徽池州人,与大多数专案组民警一样,都出生和生活在长江沿岸。“我们是喝着长江水长大的,以后也将喝着长江水老去。”张冬告诉记者,听到“保卫长江”的号召,很多同事都积极报名,争做“长江卫士”,决心把只顾私利、不顾长江生态的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一石激起千层浪。“10·12”系列污染环境案的侦破,打开了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系统性、整体性攻坚的突破口。2018年3月19日,公安部、环保部、最高检对发生在长江流域的45起环境污染案联合挂牌督办,一场由点及面、由长江流域到五湖四海的环境污染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拉开序幕。

        在芜湖市第一看守所,记者采访到了部分“10·12”环境污染系列案件的嫌疑人。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文化程度不高,也普遍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记者了解到,犯罪嫌疑人最高获利仅6万余元,而仅仅在铜陵上江村边的一处案发地点,当地政府先后花费超过一千万元的资金和无法计算的人力进行整治,才使环境恢复如初。

        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10·12”系列案件,是一起典型的非法处置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案件。在公安部统一指挥调度下,各相关省份公安机关同步联动,强力破案攻坚,有效斩断了犯罪利益链条,有力打击震慑了长江流域污染环境违法犯罪。今年以来,公安部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同志多次主持召开部党委会专题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下一步,公安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深化打击整治工作,形成有力震慑,严防违法犯罪反弹。同时,紧紧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对各类环境犯罪“零容忍”,有效防范生态环境涉稳风险,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美丽中国保驾护航。

        (本报记者 彭景晖)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