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3日 星期六

    慷慨激越的《平城赋》

    作者:苏扬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23日 12版)

        北路梆子《平城赋》演出剧照

        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正在北京举行,由大同市北路梆子剧种传习中心和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共同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平城赋》,一亮相便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以冯太后励精图治、推行改革的心路历程为主线,艺术再现了北魏艰难的改革之路和冯太后为实现理想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成功塑造了北魏历史上锐意改革、强国富民的千古一后冯雁的艺术形象,表现了歌颂改革、赞美统一的时代主题。全剧慷慨激越,酣畅淋漓,让人大过戏瘾。

        平城,今太原,是秦置古城。鲜卑族拓跋珪天兴元年(398年)自盛乐(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迁都于此,国号魏,史称北魏。北魏政权在平城时代从道武帝拓跋珪到孝文帝拓跋宏,经六位皇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历史教科书中提及的,但书中未提及的是这些改革其实是在冯雁太后的影响下实施的。冯太后在《平城赋》中历经四位皇帝,其中文成帝对改革是有所作为,献文帝是不作为,孝文帝是大有作为,而最有作为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改革家之一的冯太后。冯太后和这三位帝王的关系,构成了全剧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主要的戏剧冲突,也让人领略了这位女政治家的风采。

        提到女政治家,总让人想起武则天,但冯太后却不似武则天那样咄咄逼人,更非专制、弄权,而是颇有女人味和人情味。从宫女到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命运多舛却始终不变善良本性。最初让她动起改革念头的,是残酷的祖制,即确立太子后,其生母要被赐死。剧中李贵人将太子托付于冯皇后,凄惨赴死,冯皇后激愤之余动了改革之心。她顶住压力,厉行改革,实施班禄制,颁布均田制,实行三长制,这就是史上闻名的“太和改制”。“太和改制”使北魏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创造了政治、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主演张彩萍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在剧中以她独具天分的嗓子和表演才能,在念白和唱腔方面着重用声音变化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情绪,从豆蒄少女演到太皇太后,把冯太后的艺术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特别是剧中她与鲜卑旧族的代表人、皇叔拓跋子推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二人先是一段对一段、后是一句接一句,唇枪舌剑,激烈争辩,大量的唱段痛斥为旧制招魂的朝廷遗老。这大段流水酣畅淋漓,成为全剧最精彩的唱段之一,不光让观众大呼过瘾,也展现了张彩萍过硬的唱功。

        《平城赋》的成功还在于它的音乐和唱腔。北路梆子旧称“北路戏”“上路调”,剧中那慷慨激越、稳健粗犷的大段唱腔,让人击节叹赏;它那婉转动听的“嗨嗨”衬字声更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特别是它以古代燕赵“慷慨悲歌”的边塞风骨遗绪为基本特点的音乐风格好像更适合于表现拓跋鲜卑建都平城这一边塞题材的故事,而动人心魄。此外,该剧戏剧的时空构造如行云流水,简洁快捷。如剧中的四宣旨:太武帝驾崩、新皇登基、冯雁封后、冯朗平反,叙事简明,换场迅速,可谓匠心独运。

        文学家余秋雨曾经在《从何处走向大唐》中盛赞冯太后到魏孝文帝的宏大改革:“吞吐万汇,兼纳远近,几乎集中了世界上几大重要文化的精粹,熔铸一体,互相化育,烈烈扬扬。这种宏大,举世无匹。由此,大唐真的近了。”《平城赋》正是展现这一壮阔画面的历史剧。这出戏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魄和中国神韵,令人动情、动心、动容,体现出深邃的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的创造性转化。《平城赋》的艺术成功,为大同市乃至山西梆子戏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文艺精品,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者:苏扬,系中信出版社编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