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
如今,有很多品牌店因为其商品或服务品质好、有特色,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迅速走红。不过,模仿品牌店的“山寨店”也随之而来,扰乱市场秩序。中国青年报近日一项调查显示,81.7%的受访者遇到过山寨店。那么,如何减少山寨店?63.9%的受访者希望进行针对性立法,56.5%的受访者希望提高对山寨店的处罚力度。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与山寨店、山寨产品不期而遇的经历。像“屈臣诗”“康帅傅”“百事可牛”“加力宝”等山寨品牌,每每在某个街角、小巷,或者是网店,一下子刺人眼眸,令人哭笑不得。
面对山寨,也有不少人习惯“顺势而为”,因为无可逃避所以不再逃避,即便因此而利益受损,往往也只能“算了算了”而已。国人对山寨店、山寨货的宽容令人惊讶,而这也为山寨滋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只要有一个服务品质好、有特色的创新产品走红,山寨店马上就会随之而来,直至把消费者的胃口彻底倒掉,然后,就如群豺一般,游弋着去找寻下一个目标。
山寨店、山寨货泛滥,一方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使之长期处于假冒劣质的消费环境之中,难以享受到高品质的商品与服务。另一方面,仿冒抄袭盛行,也会严重灼伤一个社会的创新创造环境。任何创造、创新,都需要时间、金钱与智力的持续投入,如果新产品一露头就被人轻松拿走,那又如何保证原创正品的利益?
其实,消费者并非真的漠视山寨,很多时候,消费者的宽容与大度,不过是表达无力感的独特方式而已。山寨店为啥层出不穷?这其中,治理不力、违规成本低是一方面原因,就像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的那样,山寨店屡禁不止,72.4%的受访者将其归因为处罚力度小,震慑力度不够,58.1%的受访者归因于维权成本高,消费者维权积极性低。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山寨店背后的山寨思维。很多企业经营者不愿创新、甚至忌惮于创新的风险,习惯于安于现状或跟随别人身后模仿。同样,一些地方政府也囿于改革风险,缩手缩脚、不敢作为,地方政府的这种懒政思维,也加剧了企业的行为不端。
我们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创新理应被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而要突出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如果依旧无视山寨带来的危害,听任山寨店、山寨货大行其道,非但很难真正实现自主创新,更难掌握发展与竞争的主动权。
当下之计,既要严厉打击各种山寨店,强化市场秩序治理,更要彻底祛除山寨思维,旗帜鲜明地支持与激励创新,培厚创新的社会土壤,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者:胡印斌,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