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处理新探索系列报道·三方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本报通讯员 王磊 王世友
●嘉 宾: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龙 涛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大屯村党支部书记 马玉索
山东海霖环卫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罗延光
主持人:在促进老百姓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上,任城区在政府管理服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龙涛:生活垃圾分类,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做好生活垃圾分类,难就难在让老百姓转变观念,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强制或是鼓励,都是为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行为自觉。从人人都是垃圾生产者到人人都是垃圾分类者,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任城区针对思想认识、宣传发动、监管机制、典型示范、全民动员等不同阶段,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垃圾定时清理等举措为重点,以10户为1组密集配备分类处置垃圾桶,实行“分区包保”管理制度,打造规范有序的环境管理体系。
通过发放精心设计制作的清洁庭院标准、垃圾分类倡议书、温馨提示牌、标识围裙等宣传品,以及设立宣传栏和公益广告、悬挂宣传标语、宣传车巡回宣传、村广播喇叭等形式,利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活动进行主题宣讲,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因势利导、耐心说教,促进群众主动接受、愿意参与。
主持人:对于垃圾分类和处理,村里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马玉索:垃圾分类,群众是主体。为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我们积极引导全体村民,把群众力量发动起来:动员热心公益的妇女代表组成“巾帼清洁志愿队”,深入农户家庭指导居室物品摆放与卫生清理整治;组织农村党员、巾帼志愿者等成立“庭院环境监督队”,定期巡查街巷卫生、庭院卫生、垃圾投放情况,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组织村“两委”成员、“清洁庭院”示范户代表等成立“家庭环境评比委员会”,负责评定“文明卫生示范户”家庭,在村设立卫生评比公开栏、宣传栏,定期公布“清洁庭院”检查及评比情况,不断深化主题、充实内容、创新载体,确保形成活动持续开展的长效机制。
主持人:作为运营方,公司如何更加高效快速地完成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
罗延光: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备了红外线语言感应器,在居民投放垃圾时会发出垃圾分类的提示。生活垃圾分类流程主要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对此,我们通过设置垃圾桶、红外线语音感应器、分类收集点、分类亭、宣传牌等,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快速。
以大屯村为例,我们专门配备了5个有害垃圾分类箱,分别放置在村内三个小卖部、公交站与诊所门口,可投放荧光灯、电池和过期药品,居民按照规定自行投放,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周回收一次,安全存放并处理。对纸箱等可回收垃圾,村民一般都自己囤起来。为此,公司建立了微信网络平台,村民可扫码进群,发布可回收垃圾信息,会有专职收集员上门进行有价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