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星期五

    小小导航台“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精神传承

    作者: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吴风港 《光明日报》( 2018年06月08日 04版)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

        驻守在江苏省徐州市东郊的空军某部导航台,一个小院三个兵,常年担负着返场战机的着陆导航任务。建台半个多世纪以来,有近30年,导航台被延绵2000多亩的苹果园包围,驻导航台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在徐淮大地广为流传。随着徐州城市建设的重心东移,当年的苹果园如今已高楼林立,“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导航台官兵传承“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谱写出拥政爱民的感人故事。

        四级军士长、现任导航台台长陈伟,山东人,高高的个儿宽宽的肩。说是台长,但手下仅有两个兵。当我们向他探寻当年台里官兵“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故事时,陈伟打开了话匣子:“听老台长讲,过去,我们导航台是一座两层小楼,周边都是老百姓的苹果园。果熟的季节,挂满苹果的枝丫伸展到了我们小楼二层的窗户,想吃苹果足不出户伸手可摘。”但导航台官兵拒绝诱惑,身居果园却一果不沾。他们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空军中士、导航员陈成耀没等台长讲完,就抢过话茬:“我们台长总给我们讲述一个老台长流传下来的‘鸟儿踩落的苹果’的故事——那天,一位老大爷来台里嚷道:‘谁说你们不吃老百姓的苹果呀,我前天刚数过,这棵树上有176个苹果,现在怎么就少了一个?’时任台长刘自安听闻后十分诧异:‘大爷,您先别急,我们不会吃您老人家的苹果,我们来帮您找。’后来,三个战士在果树下的草丛中找到了这只熟透了的、被鸟儿踩落的苹果。”

        听完陈成耀的发言,一个词语瞬间浮现在记者眼前,这就是“传承”。“鸟儿踩落的苹果的故事”转眼间已过去32年,如今,车水马龙的闹市与庄严肃静的军营形成鲜明反差。在这样的新环境下,导航台官兵是如何传承“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优良传统呢?

        陈伟若有所思地说:“作为远离连队、靠自我管理的分散小台站,我们传承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树立军人良好形象的自觉性必须更强。”

        “果园虽然不在了,但‘身居果园一果不沾’的精神永存。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信念,已根植在我们心里。”导航员郑天星讲了一个当下发生的故事:“去年冬天,工程施工误将附近食品城一段饮用水管损坏,近10户商户日常用水断流,向我们求助。台长立即向连里报告,连队领导当即给我们下达了全力支援保障的指令。我们三人轮流用台里检修设备的三轮车,用保障台里生活的水桶为老百姓接水送水。苏北的隆冬风冷路滑,但大家争着抢着送,一天两次,连送了四天,在送水的路上留下暖暖温情。”

        “我们把百姓放心上,百姓对我们比亲人还亲。我来台里快3年了,每年的除夕夜,总有驻地干部群众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到台里,和我们一起守岁拉家常。”陈伟说。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陈伟应声起立,与记者简短话别后,便和战友投入到战备设备的检查维护中。

        (本报记者 章文 本报通讯员 吴风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