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4天的贵阳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29日落下帷幕。本次博览会举办了多场高端对话和专业论坛,来自政府部门、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代表会聚一堂,交流经验、碰撞思想,共同勾勒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图景。
1.融合创新彰显数字经济价值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
在质量变革方面,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它创新了很多新的模式、新的业态,是支撑实现质量变革的一个有力方式。在效率变革方面,它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可以实现制造工业和服务资源的连接,通过信息化手段,使很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在动力变革方面,工业互联网一直是实现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与结合点,两个方面技术和产业的叠加与汇合,使传统工业增加了信息化发展的新动能。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包括三大元素:一是网络、二是平台、三是安全。在网络方面,要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互联的网络,由此集成生产过程全要素和各个环节。在平台方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载体,可以实现大量工业数据的汇集,包括工业知识化和模块化,推动更多工业互联网创新。在安全方面,在发展的同时,要及早部署和考虑整个工业互联网的安全体系建设,安全是发展的保障。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
中国现在有三张网:一是“互联网+消费”,形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BAT模式;二是“互联网+政务”,即电子政务;三是2017年开始热门的“互联网+企业”,即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规模巨大。
我认为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需要三个基本能力:一是云平台能力,既然叫互联网,就得有云的支撑;二是要对企业信息化非常熟悉;三是针对制造业企业,必须具备工业制造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目前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认为自己无法接触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因此,要改造传统企业,首先应解决中小微企业的恐惧感,强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只是工具,是一种思想,好比使用而非制作一台数控机床。目前,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八个应用场景通过连接上下游共计八大行业、八大领域,有5万多个设备在云上运行。在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更多借鉴消费互联网的经验。
蚂蚁金服副总裁蒋国飞:
在传统金融很难触到的地方,移动支付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无论是路边的包子铺、菜市场的小摊贩,还是西藏珠峰脚下的补给站,蚂蚁金服都可以向小微商家提供信贷服务,让他们为实体经济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数字金融时代,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是以非常低的成本帮助商家与合作伙伴完成连接;第二是用技术和数据的能力降低金融的风险;第三是信任,这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在数字经济时代每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都可以得到信任,这样我们才能展望未来的数字金融和数字经济社会。
蚂蚁金服正在努力构造数字世界的金融大脑,以此来为持续不断的金融服务赋能。我们一直用科技解决现在的不可能和将来的不可能,努力将其转变为可能,一方面我们需要包容性的增长,实现普惠和公平的权利;另一方面,坚持通过技术降低成本,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实现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会在几个领域遇到挑战:一方面,大批物联网数据要求我们提升安全计算的能力,用区块链技术支撑新的信息社会;另一方面,在AI领域我们需要一些新的算法和知识来处理非常复杂的金融环境,包括身份的数字化和认证。
在此基础上,蚂蚁金服正在逐步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们已经向8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中国技术,更好地服务当地用户。我们相信,这样的中国力量会为世界带来更多机会。
2.让大数据更好地造福社会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流动的数据、开放的网络和智能的系统是数字新生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广度方面,数字化进程正在涵盖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个人用户开始覆盖到企业、政府等机构用户。在深度方面,每个垂直领域都非常深、非常专,数字化的转型需要数字技术和行业经验深度融合。如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过去腾讯、三一重工和富士康等企业有深入的合作和探索,最近新的探索是和华龙讯达合作的木星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精度上,以“互联网+医疗”为例,微信城市服务平台在全国300多个城市上线,累计服务人次超过4亿,提供信息发布、公安交警各类证件办理和缴费等在内的各类通用服务和特色本地项目,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成为现实。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谁说贫困地区不能发展高科技、大数据产业?贵阳大力发展高科技、数据产业,这实际上保护了绿水青山,同时也让贫困地区看到了巨大的希望。解决贫困问题,从源头入手是关键。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就提供了一种有利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卖给谁的问题,使农民通过增值的土地实现增收,让农民回到家乡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同时从根本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知乎创始人周源:
我是在北京创业的贵州人,在互联网上提供一个给人们分享彼此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平台,名字叫知乎。知乎鼓励大家分享有用的信息,解决大众生活中和工作中的问题。经过7年的发展,知乎已拥有1.6亿注册用户,超过1亿的沉淀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而知识的延伸就是教育。从贫困地区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是国家未来的人才。我们希望通过知识分享,推动知识普惠,并非常期望在扶贫这件事上,可以找到和教育的结合点,弥合知识鸿沟,让知识去赋能这片土地上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马上要推出全新的平台,叫知乎大学,把通识知识、专业知识和兴趣知识都整合起来。我们也愿意深入了解乡村教师的需求,可以反向定制针对性的课程。帮了老师,就是提升教学,提升教学就是帮了学生。而帮了学生,就是帮下一代获得更好的教育,这是脱贫的根本。
3.强化大数据应用与质量提升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政务是最大的公共数据源,政府通过公共治理为人类集聚了海量的公共数据财富。政务大数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真实性和广泛的使用性。政务大数据一旦被激活,向社会开放,必将创造无穷的价值,成为实现数据资本的中介。
国家大数据战略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布局,为政务大数据的深度应用提供战略引领。我们现在有4000多个政务服务中心,这些政务服务中心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创新实践遍布全国。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持续推进,为大数据的深入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面向未来,政务大数据应用要解决3个问题,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注重平台构建,三是推进国家基础数据库运行的整体协同。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
如今,网络上数据繁多,有些数据尽管可以合法获取,且能保证数据基数,但是并非都具备大数据应有的价值。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网络上的人脸数据虽多,但多数无用。这是由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前提,必须基于基数庞大的拍摄对象在至少上千种不同视角、不同环境下拍摄的照片。数据越多,人脸识别才能越精准。然而由于网络隐私保护,不少图片无法合法获取。即使网络上的人脸数据再庞大,就发挥大数据功用而言,它们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同时,数据的质量问题值得深思。当下,大部分数据都有这样的问题:数据越多,相对质量越差。曾有人统计过,网络上的数据只有34%具备真正的价值。因此,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变成产业,使其创造价值,就必须首先解决数据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本报记者 邱玥、孙小婷、张永群、康薇薇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