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战略安排,数字中国建设已经在新时代扬帆起航。如何探索与数字中国建设相适应的新体制,释放数字经济的强大动能?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在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承办的“数字中国:新时代 新动能 新体制”论坛上,与会者就此展开讨论。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渗透,我国各领域的数字化态势日益明显,促进了发展成果更好地普惠共享,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加快,赋予了中国创新发展新动能。”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副会长周文彰如是总结。
根据《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8)》报告估算,2017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6.70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2.77万亿元增长17.24%。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30.61%上升至32.28%。
在中共贵阳市委副书记李岳德看来,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对旧有经济模式颠覆重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催生了一系列活力四射的新业态、新模式。数字技术广泛融入各行各业,还将深入改变传统行业的商业逻辑和运行方式,引领社会生活新时尚。
无须否认,数字中国建设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会者呼吁,在看到我国大数据战略迎来的历史性机遇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相比发达国家,数字中国建设历程短、经验少,整体水平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与问题。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信息协会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露表示,“如果从体制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自主数字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我们的体制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能够有效应对、完全适应自主生态建设要求的管理体制。”他建议,健全数据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安全部门,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数字中国建设道路。
数字经济是全球探索新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竞争、风险与挑战,如何准确研判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国际规则的走向,探寻中国数字经济的未来发展路径?
根据论坛上发布的由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家信息中心、腾讯研究院、阿里巴巴研究院等多家智库学者完成的《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中国的创新与实践2018白皮书》,我国已有超过6000家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国际市场,10000多款产品走向世界,用户遍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表示,“应当看到,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产品出海,知识产权仍需加强;服务出海,语言文化本地化有待深化;并购出海,盲目追逐热点及‘同室’竞价等问题。”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眼中,进入大数据时代,要对用户的偏好与行为有更好的了解,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本报记者 张胜 张国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