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传说新疆荒漠里的植物营养价值很高,引得一些人以吃荒漠植物为养生秘方,这不科学,更不利于荒漠开发保护,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这些人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这些信息,有些是一点常识也没有,甚至会吃死人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潘伯荣
近日,网上流传一个十分吸引人的帖子:新疆荒漠里27种神奇植物,它们营养堪比人参,还能降“三高”,个个价值不菲。帖子一经传播,新疆一些戈壁荒漠里就出现了前来寻找的大军。
特殊的地域特色让新疆生物区系,包括植物、微生物等,既古老又独特,形成了世界上较为丰富的种质与基因资源。而地理与气候环境又让新疆的植物具备了多样性的适应逆境的结构与机能,携带了多样的功能性机能。如抗病虫、抗旱、抗寒、抗高温、抗风沙、抗贫瘠、抗盐碱等。以准噶尔盆地大片的荒漠地带为例,这里生存着250多种“短命”及“类短命”植物,410多种旱生植物、沙生植物、盐生植物、高寒及抗辐射植物。
但是,这些具有特殊能力的植物真的适合食用吗?或者,真如某些传闻,吃了这些植物,就能具备这些植物的能力吗?
对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潘伯荣研究员苦笑着说:“现在网上传说新疆荒漠里的植物营养价值很高,引得一些人以吃荒漠植物为养生秘方,这不科学,更不利于荒漠开发保护,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这些人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这些信息,有些是一点常识也没有,甚至会吃死人的。”
潘伯荣以甘草和肉苁蓉为例解释,甘草有多种,能入药,但有治疗效果的仅有3种;肉苁蓉能入药典的只有2种。有效果的种类也需要与其他药用植物相互配合着使用,否则只能带来不好的后果。但人们不知道这些原理,听说什么营养价值高,可以当作养生植物,就马上想着去吃。说到底,还是科学知识不够造成的,是盲目迷信或者说是太想养生造成的。
即便这些植物有些特别作用,就能直接食用吗?潘伯荣说:“就以骆驼刺来说,它属于豆科,骆驼刺属,一般只在新疆生长。它可以直接食用,也可煮水喝。骆驼刺分泌出的糖类物质,干燥后收集就成了刺糖。维吾尔医学将它用于帮助治疗腹痛腹胀、痢疾腹泻、滋补强壮、平衡体液和异常胆液质等。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从骆驼刺中分离的一些化合物,在抗氧化、抗过敏、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直接吃骆驼刺就能达到这些效果。骆驼刺需要提取化合物,这不是普通家庭环境下可以完成的。从目前的情况看,骆驼刺充其量就是一种饲草饲料,还必须在粉碎后才可以当饲草饲料,人吃了几乎没有养生效果。”
潘伯荣认为,相对于利用来说,这些植物更需要保护——由于干旱荒漠生态系统脆弱而不稳定,自我更新调节能力差,一些野生生物物种正在加速走向濒危甚至灭绝,这样无节制地挖、采荒漠植物,更加速了这种进程。
并非没有前车之鉴。20世纪70年代,人们为了挖到更多更大的甘草,常常是一次挖掘就造成一片区域地表植物永久性地破坏,恢复期十分艰难。许多地方至今仍然是满目大坑小坑,荒漠化更加严重。
潘伯荣表示,目前,新疆荒漠植物的家底已经基本摸清。一些荒漠植物的营养成分也基本搞清,众多没有毒性的植物都是可以作为动物的饲草饲料的。“对这些荒漠植物,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要想到,它们生长的环境十分恶劣,它们的生长需要的时间更长,我们一次简单的采摘,它们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甚至永远也无法恢复。这将为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极大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谨慎行动。”
“说到这些荒漠植物的药用价值,我们更倾向于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利用。比如,我们现在已经在许多地方开展的在沙漠里种植红柳等植物,在这些植物根部再接种肉苁蓉,收到的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保护了植物种群的扩大,绿化了荒漠,更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新疆和田地区一些县乡农民,就是靠着这种方法,已经开始摆脱贫困,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这条道路经过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是可持续的,更是可以改变人们对荒漠植物认识与保护的。”潘伯荣说。
新疆加大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始于1980年,现在已经建有多所国家级野生植物保护区和自治区级野生植物保护区。潘伯荣认为,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这些脆弱的荒漠植物,让它们能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衍、扩大面积,让荒漠早日变得更绿、扩大植物覆盖率。至于利用荒漠植物进行产业化发展,还需要认真研究,从中找到更好地利用荒漠植物的途径,让这些珍贵、濒危的荒漠植物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世界。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