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3日 星期日

    不一样的烟火

    ——观李传真“暖阳——心的独白中国画展”

    作者:张玉梅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13日 10版)

        藏族老人(中国画) 李传真

        爷与孙(色粉) 李传真

        在路上(中国画) 李传真

        【观展手记】

        库尔贝说:“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未见过他”。

        凭借《民工》《工棚》系列拿下多项全国美术大奖,李传真画笔下的人物都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建筑工、搬运工、保姆、钟点工……他们不是圣洁的天使,他们就是散发着汗味的劳动者,他们朴实、勤劳、敦厚。这次展览主角依然没有变,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他们似乎与你刚聊过天,打过招呼,熟悉而亲切。

        《在路上》不同于前面几幅农民工主题创作以墨为主、以色为辅、略显灰暗苦涩的画面基调,李传真运用大面积红色块作背景,三名中青年农民工神采飞扬,阔步走在上工路上,乐观自信,展示了新时代农民工的精神面貌。她画了十年农民工题材,目睹了他们生活环境、保障体系的改善,子女可以在城里入学,住宿条件由低矮的工棚变成了敞亮的板房,农民工的生存境遇有了质的变化。

        这十年,李传真改变了很多。她坚持看新闻,关注农民工的动态消息,她和他们交朋友,跟他们聊天,想到儿时的伙伴也有不少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平添了几许亲切感。肯定他们的尊严,画出他们的淳朴、善良和无助,这让李传真有了奔涌的创作冲动。尽管拍摄了大量照片,她在创作时提醒自己不要被照片束缚,学会减法,学会取舍,学会提炼,从写形到写神,舍去光影,这一段路走得辛苦,但走得执着,这十年的磨练与收获,让她化茧成蝶。

        直触内心的作品,观众往往能与艺术家有感同身受的交流。照片似的图解与再现,即使很美、很真,却很难让你爱起来,因为里面缺乏生活,确切地说是创作者缺乏对生活的理解。《暖阳》《放学路上》《婆·媳》画面来自于生活的点滴日常,八张水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老伴之间、祖孙之间、乡邻之间的生活场景,画面充满浓浓的乡情,他们是李传真童年生活过的农场乡邻。回乡写生,她随机撷取一些偶然的生活瞬间,正午时分老人在阳光下小憩,爷爷用电动车接孙女放学回家,婆婆媳妇一起接听远方进城打工儿子电话。这些场景,李传真用温暖的红色调表现心灵深处柔软、沉甸甸的亲情。

        《藏族牧女》《藏族老人》脸上写满了生活的烙印,有沧桑和无奈,也有渴望和追求。李传真说,他们都是可亲、可敬的人,是最入画的人。现实主义题材中的“写实”,不仅是对现实的“扎根”,也是一种“寻根”。作为一名女性画家,却能通过厚重、坚实的画面结构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动人力量,这与艺术家独立观察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密切相关。

        李传真有学习油画的经历,又将写意性带入工笔,传统工笔画是白描加渲染,她的线条是通过无数次的积墨积色,色墨相融“挤压”出来的,画面色彩层次丰富。纪念碑式的人物塑造,突破边界的构图,她对线条、色彩和构图的大胆突破和追求,显示了她旺盛的艺术创新能力。当前工笔画坛有过度技术化、以富丽取悦市场的倾向,她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迎合,不取巧,将灵感的触角伸向生活,直面人生,直抒胸臆。

        她的性格质朴而率真,与她的对谈,你不用刨根问底,她一定会竹筒倒豆子般,清脆利落地不吐不快。她的人生历经坎坷,却开朗乐观,她扛得住生活的起落,吞得下岁月的悲欢。她画得痛快,画得恢宏,画得大气。相较于很多女性艺术家笔下灵动婉约的笔墨情趣,李传真的作品气质更加拙朴而硬朗,善良而不失锋芒,温柔而有骨气。

        李传真说感恩自己能有画画的技能,让她废寝忘食,也让她心悦心安。她期待自己的作品从传真变成传神,描绘人世间不一样的烟火。

        (作者:张玉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