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8日 星期二

    美国农村垃圾处理漫谈

    作者:本报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8日 07版)

        【他山之石】

        美国的乡村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同,乡村环境卫生与城市相比毫不逊色。美国城乡一体化程度高,这在垃圾处理上也可见一斑。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美国居民家中通常备有一种规格类似、带有轮子、写有编号的可移动垃圾桶。居民在固定时间将垃圾桶推到家门口的公路边,等待大型垃圾车来把垃圾收走。在美国,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站在垃圾车上的壮汉矫健地跳下车,拿起路边的垃圾桶快速地把垃圾倾倒入车,再迅速跳回车上。这就是大型垃圾车收取垃圾的一般步骤。此外有的垃圾车安装有机械手臂,可以直接抓取垃圾桶完成倾倒过程。

        与城市一样,美国农村垃圾收取和运输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当完善。在农村地区,垃圾处理一般是由规模不大的家庭公司来承担。这些公司在从事垃圾收集与运输业务前必须先获得各郡垃圾回收利用与废弃物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全美范围内数量庞大的小型公司专门负责到居民家中收集和运输垃圾,并收取一定费用。虽然美国的农户居住较为分散,但垃圾处理的服务却能深入农村,覆盖每户家庭。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联邦政府每年会从农业税中拿出资金用于农业污染治理和资源保护工作。各州政府也针对农业污染治理给出专项开支。根据这些专项开支,美国政府将给非营利或营利的垃圾处理机构或企业提供拨款或贷款。拨款对象为非营利的乡镇组织,目的是提供技术援助和训练;而贷款对象是在农村从事垃圾处理的企业,目的是改善和建设这类企业的运行设施。按照规定,人口越稀少、收入越低的农村地区,获得此类资助的可能性就越大。

        虽然美国农村的垃圾处理工作起步较早,但仍经历了一段从污染到治理的过程。简易填埋也曾是美国农村处理垃圾的普遍形式。1979年美国环境保护局曾发布名录,估计全美至少有36万座非危险废物填埋场,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垃圾简易填埋场,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之后,美国开始对农村非正规的填埋场进行整顿。通过整治,如今的美国农村,不仅填埋场的数量大幅下降,而且填埋场的规范运营和规模效益也得到了保障。而针对早期美国农村存在的大量露天焚烧现象,美国各州均颁布了禁止或者约束露天焚烧的法规。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美国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将农村垃圾处理纳入城乡管理机制,并用法律形式加以约束。美国联邦政府和议会先后于1965年和1976年通过了《固体垃圾处理法》和《资源保护及再利用法》,其中对农村垃圾处理作出了相关规定。有些州也据此颁布了专门针对农村垃圾处理的专项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对于私自运输、倾倒、焚烧和填埋垃圾的惩罚作出明文规定。如今美国农村中大量存在的农作物秸秆一般会被拿去作为饲料、肥料和造纸原料,而不是简单焚烧。

        除了完善的法律规定和基础设施,美国农户良好的环保意识也是确保垃圾处理工作在农村有序开展的重要一环。美国城乡居民家中普遍使用的是一种容量较大、质地结实且能方便收口的垃圾袋。这种垃圾袋虽然价格不便宜,但能确保垃圾不易流出,居民将它作为日常生活用品。每个家庭习惯于将垃圾分类,按照能否回收打包装入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此外美国家庭习惯在厨房的水龙头旁边安装粉碎机,用于随时将厨余垃圾粉碎并冲入下水道,而不是简单地扔入垃圾桶。

        对于自家庭院的杂草和落叶,农户或者自己打扫,或者请专业的公司打扫后装入纸袋或塑料袋中,再堆放在家门口的公路旁,等待专业的垃圾公司收取。环保部门也会定期派工具车到路边修剪树枝。砍下的树枝会被有关机构粉碎后铺设在学校的操场上,或铺在树根周围,防止树根水分蒸发或产生扬尘污染。对于宠物的排泄物,居民一般会随身携带塑料袋即时处理,而乡村的公共机构也提供免费的塑料袋。美国农户的住宅及其庭院都属私有,因此爱护自己的居住环境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汤先营)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