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刘艳杰
●嘉 宾: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 陈天桥
山东青岛市即墨区通济街道办事处生态办主任 王浩典
山东青岛恒洁园林环卫有限公司经理 王德林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山东青岛市即墨区实现了城乡环卫的指挥、分工、考核、管理等多方面一体化,但“智慧环卫”在实际运行中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考核的公平公正性被质疑、网格化管理也存在卫生死角等问题。为此,记者邀请即墨区城乡建设局党委委员陈天桥、即墨区通济街道办事处生态办主任王浩典、青岛恒洁园林环卫有限公司经理王德林,就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沟通与交流。
监督考核如何避免出现“人情牌”
主持人:“智慧环卫”给即墨区的环卫监管、考评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目前的考核机制还不能完全脱离人的参与,因此,考核中是否会出现“人情牌”,如何避免考核中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
陈天桥:为了调动基层做好环卫工作的积极性,我们不断加大奖补力度,补贴的30%是通过考核按照成绩拨付。因为考核的成绩直接与资金挂钩,所以,对考核公正性的质疑也一直存在。在政府层面,我们目前正在搜集各级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征集到一些更科学的手段。
王浩典:为了防止出现“人情牌”,我们在考核中做到了“四变”:变提前多日通知为“突然袭击”,变坐听受检单位汇报为现场查看,变“一支笔”权衡打分为多部门当场打分亮牌,变检查组说一不二为多名监督员全程监督。因为考核直接关联奖补资金,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彰显民意,下一步,我们计划广泛邀请村民作为监督员进行全程监督。
王德林:我作为监督员参加过考核,其中“摸牌抽签”来决定检查主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按照考核办法和考核计划,检查当天,考核组提前30分钟通知被检查单位,现场抽取被检查管区,到达最近的管区后,抽签决定被检查村庄,村庄检查完毕后,抽取下一个村庄,我认为这种方式还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网格”不断调整会带来哪些管理盲区
主持人:城乡环卫一体化一直强调要全域覆盖,但对许多乡村来说,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很难达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这个难题怎么破?
陈天桥:目前来看要做到“城乡一体全域覆盖”最好的办法是实行网格化管理。但因即墨各区域不断发展调整,特别是众多功能区的建设,给网格划分带来一定困难,网格之间仍存在管理盲区,没有实现真正意义的全覆盖。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来调整网格划分,防止出现管理盲区。
王德林:保洁公司和镇街签署服务外包合作,考核中,如果镇街因为工作盲区失分的话,我们保洁公司也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因此,我们会积极配合环卫部门的工作,定期开展责任区域自查,提前“扫盲”。
王浩典:城乡环卫一体化必须要过村民“环卫意识”这一关。一方面靠宣传,我们利用广播、宣传栏、微信、信函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改掉陋习;另一方面我们靠措施,如今年把民意调查列入了考核项目,通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来树立环卫文明新风。另外,有效益才有动力。现在我们是花钱运垃圾,如果能够多引进建设垃圾焚烧发电这一类项目,每运一车垃圾都会有收益,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我相信大家会更积极地到各镇街村庄“找垃圾”。
“智慧环卫”更需要精细化管理
主持人:许多地方一直都强调环卫工作需要精细化管理,但卫生死角依然屡见不鲜,面对这个问题我们有啥好办法?
陈天桥:卫生死角确实让人头疼,“智慧环卫”虽然科学严谨,但也无法完全消灭卫生死角。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比如,我们现在建立了机动队伍,能够完成突发性垃圾的快速清理;同时,我们还严格规定作业路线和作业时间,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下一步,我们将专门成立督查组,开展对各类卫生盲区、垃圾死角的拉网式排查,做到整治一片,巩固一片。
王德林:精细化管理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一线环卫人员身上。我们保洁公司有500多名职工,文化素质普遍不算高,也存在着对环卫行业作业标准掌握不到位的情况,因此,每年要分批次对保洁员进行岗位培训,这是非常必要的。
王浩典: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我们还是有一些经验和办法的,比如在考核中有一个办法叫“以克论净”,即在路上圈出一平方米的地方,清扫收集其中的尘土,放到电子秤上称重,超过5克就属不合格。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我们今年打算在辖区内让这一办法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