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3位同学圆满完成了在德国的在职培训回到宁波。此次他们是以宁波均普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下简称:均普公司)员工的身份前往德国的。赴德70天,他们参与并完成了德国企业电机装配线项目的后期生产装配调试工作,得到了企业同行的交口称赞。
是什么原因使得毕业不久的高职生迅速成为了这家在全球16个国家拥有45个研发及生产基地的大型上市公司的业务能手?均普公司人事主管邱经理认为,这得益于公司和浙江工商职院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
浙江工商职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先后和均普公司等企业合作试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通道,在聚焦教育机制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校企合作打通育人通道
均普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业,总部设在浙江宁波,公司主营业务是为高端客户提供装配测试设备与生产线,以及各类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即根据客户的用途需要,为其量身定制从方案、加工、组装到调试的一体化生产解决方案。
非标准自动化行业虽然只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发展速度迅猛,尤其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同时关注到工厂自动化这一领域,给这一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由外方总经理带队的企业考察团队发现,浙江工商职院不仅在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与公司业务较为匹配,学校提出并长期坚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他们熟知的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有许多相似之处。
不仅如此,学校主动对接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以“工业4.0”标准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让人才培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更让前往学校实地考察的企业代表刮目相看。
于是,校企双方在2016年7月达成协议,从学校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选拔15名电气自动化技术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学校派出高水平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投入专项资金,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进行定点特殊培养,对于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毕业证书且符合招聘要求的学生,将直接安排就业。
双主体育人强化实施效果
“‘引企入教’是打通产教融合的核心环节,我校在试点现代学徒制过程中,重点强化了校企双方的双主体地位和责任。”浙江工商职院智能电子学院、汽车服务学院副院长李方园说。
在浙江工商职院与均普公司的合作中,由学校和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试点班学员选拔,共同组建师资并实施教学。同时,还建立了企业在学徒培养中的职责清单,以及学徒学习跟踪单,为教师和学生在岗学习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周密规划,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了以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和素养水平为目标,以“初级学徒→中级学徒→高级学徒”三级学徒为途径的从“学生(准员工)→毕业生(员工)”身份递进式转换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基础技术技能和岗位技术技能等模块的学徒课程体系被重新构建,课程标准精准对接企业岗位需求。
与此同时,双方还根据企业实践质量标准共同遴选并设定了电气安装车间和机械加工车间为专门的“学徒型企业车间”,制定了车间的运行与管理规范,核定企业的投入成本,加强品质、绩效和安全管理,把教室搬到了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中,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师傅”“专业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的点线面无缝对接。
教学做结合提升核心技能
每天7时半,学院大三学生小汪都会搭乘均普公司的班车到企业“上班”。换上工作服,从晨读英语、学习理论知识,到进入车间练习车床、铣床、磨床、钻床等高精度设备的规范操作,再到跟着企业师傅参与具体项目,直到下午5点再坐专车返回学校。
小汪认为,在企业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中学习与在学校学习最大的不同就是综合性和动态性。他说:“老师讲的专业知识,基本都是针对理想状态下的情况,而在企业跟着师傅做真实项目,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能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一段时间下来就觉得自己的知识技能进步突飞猛进。”
作为首期试点班的毕业生,3位赴德在职培训的同学则认为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方式不仅能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浸润到企业文化中,通过不断的体验、感悟、模仿,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从前两期的人才培养来看,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邱经理表示,“通常培养一名成熟的装配技师需要5—8年的时间,而现在看来,采用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至少能把时间缩短2—3年。”
校企双方已达成意向,2018年9月起,第三期合作育人的专业从原来的两个专业拓展至三个(新增数控技术专业),同时将尝试国内和国外两个阶段的培养方式,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产教融合服务智能制造
除了与均普公司开展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学校还先后与宁波晨江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宁波福特继电器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现已完成3个试点班共计52人的学徒培养工作。目前,学校还正在与多家企业进行洽谈,把这些成熟的经验及模式加以复制和推广,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不仅提升了人才需求方的满意度,同时也推进了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两年来,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级奖项共计54项,其中一等奖16项;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1项、铜奖2项,省大学生创新项目9项。
相关专业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以显著提升,近两年科技服务经费达200余万元,累计为企业员工开展智能物联及机器人培训400余人次。
浙江工商职院校长姚奇富表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光荣使命。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教育机制改革,主动对接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的发展需要,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应用人才。
(作者:姚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