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星期三

    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2日 15版)

        【创意港】

        又到五一小长假。节日期间,如果你去河南开封游玩,当地人会说:“您要是不去清明上河园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就算是白来了一趟开封。”如果到浙江杭州旅游,白天逛罢西湖,晚上你一定还会去看一场《宋城千古情》演出……

        为了更好地品读旅游地的文化,旅游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就是欣赏一场美轮美奂的实景演出。在舞台和历史的变幻中,我们不仅享受了声光电的视觉盛宴,更能感悟那座城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各地博大精深的特色文化,不仅体现在一场场栩栩如生的演出里,更蕴藏在古都文化、民俗文化、遗址文化里。正如许昌的三国文化、黄山的徽州文化、湖南的湘西文化、丽江的纳西文化等,灿若星辰的特色文化资源唤起人们对文化和民族气息的眷恋,为各地的文化和旅游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老的往往意味着是陈旧的。怎么将这些厚重的特色文化资源变为现代的产业开发,很多地区依然缺乏有效和可持续的路径。一些非遗传承人制作的产品很精美,一问销量往往屈指可数。这就导致了很多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度和整合度都还不够高,文化元素处在一种分散游离的状态。有的资源被盲目开发,过多过滥,降低了开发的效率;有的在开发中只注重短期利益,不注重对文化资源的保护,让原本具有重复性和可持续开发潜能的资源变成了一次性资源。

        问题的核心症结就在于他们没有把文化资源变为文化产品,进而丧失了将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的可能。

        随着文化消费群体的渐趋年轻化,以80后、90后年轻群体为主的消费主体促使国内的文化产品开发亟须注入更多创新元素,以满足主流人群的消费需求。在秉持工匠精神,保持特色文化原有特色和品位的同时,将现代化元素恰当地融入其中,做到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的交融,显得尤为关键。

        在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与市场和产业的无缝对接,要有长远眼光。要把设计和规划做好,针对市场热点、需求设计旅游产品,开创新的卖点。实现这种无缝对接,更要有系统思维,从整合文化资源、挖掘文化底蕴、培育市场主体、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入手,促进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化。

        在实现资源整合的同时,还应实施联动战略,创新区域文化产业的互动、合作、联手的动态发展机制,加速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区域文化中心。正如《云南映象》项目开发模式一样,通过资源整合模式,将来自彝族、藏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的舞蹈、音乐、服饰、宗教、生命的感受加以整合,将来自不同地区田间乡村的不同年龄、性别的演员和艺术学校、专业舞蹈团队的演员再加上已经成名的具有品牌效应的杨丽萍聚合在作品中,各尽其妙。通过在国内外的大量巡演,不仅创造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还宣传了云南民族文化,带动了云南旅游、手工艺、服饰、饮食、住宿等产业的全面提升。

        实现这种无缝对接,更离不开体验性和参与性的发挥。有了这种体验性,游客就可以在纳西古城进入特色羊毛毡艺坊、纳西牛肉坊等传统作坊,可以将独一无二的手工制品带走,甚至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尝试学一门入门的手艺,彰显个性。相信这对不少年轻人来说,都颇具吸引力。

        (作者:李慧)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