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走进浙江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古老民居群,汪寿华故居静静地“蛰伏”在一排老房子中。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穿斗式屋架,前有左、右侧屋两间,室内尚存有烈士生前用过的床、柜、茶几、八仙桌等遗物。
在泉畈村,汪寿华是村民们口中代代相传的骄傲。村活动室里陈列着烈士的照片和事迹介绍。村后面的山坡上立着一块纪念碑,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前去扫墓,缅怀先烈。“虽然烈士离去已有九十多载,但家乡的人们永远怀念他。”村党支部书记何萍萍说,烈士的故居、纪念碑都得到了重新修缮和翻新,由烈士而形成的红色文化与香榧故事和古井桔槔灌溉工程一道吸引了众多游客。
汪寿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和领导人。他于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了“五卅”反帝爱国斗争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他被诱捕杀害时年仅26岁……年纪轻轻就担任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诸暨市史志办副主任卢文荣惋惜地说,早期很多富有才华的共产党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革命事业献身,汪寿华就是其中一位代表。
汪寿华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校进步氛围的感染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4月,他赴苏联学习,1923年加入共产党,1925年初从苏联回国。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也在紧张地准备中。1927年3月21日中午12时,汪寿华下令全市总罢工,罢工一小时后,立即转入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汪寿华在全市工人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上海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7年4月11日,在蒋介石授意下,杜月笙邀汪寿华赴晚宴。汪寿华向组织汇报,党内对此有不同意见,但他泰然表示:“我过去常和青洪帮流氓打交道,不去反叫人耻笑。为了党和工人阶级的利益,我宁愿牺牲一切!”谁料,汪寿华进入杜宅后,即被打昏后装入麻袋被活埋。在他牺牲几小时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汪寿华生前曾对周围的同志说过:“革命是追求真理的事业,我们应尽力地走我们现在应走的路。如果牺牲了,以后的路自会有人来继续走下去的。”
缅怀先烈,慎远追思,告慰忠魂。今年4月3日,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和革命老区开发促进会40余人来到赵家镇泉畈村,祭扫烈士陵墓,悼念烈士英灵,告慰烈士的英魂。研究会秘书长边迪夫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牢记昨天,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要珍惜今天,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本报记者 陆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