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继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之后,教育部这次专门针对高校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可以说,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我国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的方向和任务定了调、指了路。
在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高校自然需要扛起重任。原因有二。一是众多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难题需要高校去攻关、去突破。当前,一些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除了已开设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或课程之外,大都拥有一定规模的科研梯队,拥有便于实施科技联合攻关的多门类学科专业,也拥有比较先进的研究基地和科研设施。这些都是其他科学院所以及企业不具备的比较优势,因此,高校理应在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冲在最前方。二是巨大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需要高校去培养。人工智能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必须人才先行。近几年,作为一个新兴事业和产业,人工智能如此快速的发展,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这个责任必然要以人才培养为立校根本的高校去担当。
为此,今后高校要落实好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就须重在行动,做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两门主课。一方面,高校需要根据自己的发展定位,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应用及开发研究等方面,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高校也必须立足已有的学科基础,将人工智能这一新的学科与数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以及控制论等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再辅以与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作者:罗志敏,系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本报记者晋浩天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