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资源变资产 资金变股金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9日 04版)

        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村民领到股权证,心里乐开花。闫盛霆摄/光明图片

        4月1日上午。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颐泽步鹤苑生态园内,记者看到前来购买花卉、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流转了公孙村100亩土地,成立了这个生态园,计划投资5000万元,建设集花卉蔬菜培育、种植、销售以及观光休闲旅游、农耕体验种植于一体的高端生态都市农业园区。”淄博中祥泰富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翠霞介绍。原来,公孙村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流转出租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为村集体实现土地收益20万元。

        此前,公孙村与淄博万宝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旧村开发,建设安置楼14座,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村民360户,开发面积12万平方米,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新型社区已初步成型。

        探索股权抵押,公孙村与淄川区农村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社得到融资授信3900万元,9户合作社社员用股权进行抵押,得到了7万~17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

        探索股权内部合理流转,合作社内流转股权4股,每股交易流转额达15万元,溢价率达268%,真正让“不动产”活了起来。

        在淄川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正步履铿锵。公孙村作为该区最早开始试点的村庄,它的经历也成为整个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

        公孙村位于淄川城乡接合部,因为近几年的城市化建设,出现了权益分配发生冲突、拆迁进地难、集体资产流失、村居换届难以平稳等问题。2014年,该村按照“三资股改、确认三权、三权到人、权随人走”的模式,将全村集体资产、承包土地、宅基地折股量化为6629万股,实现了股改资产的全覆盖。界定股民1181人,每人量化5.6万股,股权实行静态管理,于2015年底完成了合作社的工商注册工作。

        旧村改造、土地流转、股权抵押、收益分配……合作社成立两年多以来,改革活力显现,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转变。两年多来,公孙村股份合作社资产增加5000万元,实现集体收入2300万元。股份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为股民四次分红,每股累计分红21200元。

        征地拆迁动了谁的奶酪?土地与资本如何有效切换?失地农民走向何处?共同富裕梦想还有多远……面对一个个关于土地的现实拷问,淄川经济开发区寻求答案——

        开发区以合村并居为契机,在29个新建社区成立合作社,将集体资产全部纳入,作为新型经济组织以市场主体身份进行运营,征地补偿款不再一次性分净吃光,而是通过地转股,作为资产继续存在,人人持股,收益共享,按年分配。

        产权改革,开发区坚持两个原则,即: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收益长远可持续分配。同时,资产确权、身份认同、机构设置、股东选举、议事规则……所有程序都坚持“民主议决”,政府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做主。律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三方中介全程参与,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使得改革经得住群众质询和历史检验。

        12个社区合村并居,3983户“股民”搬入城市社区,19572个股民享受权利,腾出土地14700余亩……一盘棋就这样下活了。

        作为全国10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区县之一,淄川区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按照构建一个“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和集体经济组织治理机制为目标,高点定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稳妥推进。截至目前,第一批185个村居的改革顺利实施,2018年将整建制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由于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镇村之间的地理环境、基础条件、发展定位和方向差异性很大。为此,淄川区因地制宜,划分为“三种类型”,分类确定改革模式和重点,共确定城区类型村116个,园区类型村30个,传统农业村287个,确保改革工作有序展开。同时,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建立政府、村居、专家、律师“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把握好全面清产核资、确认成员身份、实现权能拓展三个关键环节,确保改革工作科学规范、严密细致、见到实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清产核资185个村居,清理资产16.12亿元。特别是结合清产核资,对口头合同、遗失合同、显失公平等7类合同依法依规进行清理规范,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2320万元。

        淄川区还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信息化平台,在土地流转交易和抵押融资平台“两个交易平台”的基础上,筹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能,促进农村各类产权规范有序流转,努力唤醒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本”。目前,全区已完成资产量化村居177个,量化资产10.30亿元;已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村居177个,确认成员164071个;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平均价格每亩每年达1000元,同比增长15%。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闫盛霆)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