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2日 星期四

    好睡眠是确保身心俱佳第一步——

    昨晚你睡得好吗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2日 09版)

        3月20日,江西省峡江县幼儿园的老师为小朋友调整睡眠姿势。峡江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组织开展世界睡眠日主题活动,通过介绍睡眠常识、做睡眠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到健康睡眠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陈福平摄/光明图片

        3月20日,游客在山东滨州一家健康睡眠中心体验智能睡眠。初宝瑞摄/光明图片

        2018年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睡眠障碍患病率日益增加,导致相关的抑郁症、老年痴呆等疾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这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最新发布的《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调查》指出,尽管如此,人们对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关注仍没有优先考虑睡眠。

    1、睡眠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调查显示,受访者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30.9%属于“晚睡早起”,能做到早睡早起型作息的仅有17.5%。

        “睡眠不足会直接引发疲倦、情绪不稳定、消极以及记忆力衰退,甚至引发高血压、心血管、抑郁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叶京英教授介绍说,和睡眠相关的疾病多达一百多种,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她介绍,调查显示,虽然67%的成年人认为睡眠会影响身心健康和幸福感,但是相对其他行为习惯,因难以保持良好睡眠习惯而产生愧疚感的人数仅为被调查人数的29%,而因不规律锻炼和不健康饮食而产生愧疚感的人群占比则分别为49%和42%。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在影响个人健康的四大因素中,生物学遗传因素占15%,其他三大因素分别是:环境因素占17%,卫生服务占8%,生活方式与行为占60%。“如果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80%的心脑血管病、80%的Ⅱ型糖尿病、55%的高血压和40%的恶性肿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曾指出。

        这种观点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带领的课题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在自述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群中,不但患上述慢病的风险增加,同时抑郁症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我国居民的睡眠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得到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视。”

    2、儿童青少年睡眠不足日益严重

        在出现睡眠问题的人群中,最让陆林担心的是儿童青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且日益严重。”

        在陆林看来,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每天8至10小时的充足睡眠。相关研究显示,通过推迟上学时间来延长学生睡眠时间,这对改善儿童期睡眠健康有积极意义。

        这一想法最初在上海得以实现。叶京英介绍,在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的推动下,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小学八点以后上学的规定,甚至有些小学8:40左右才开始上第一节课。“这为确保孩子充足睡眠和健康早餐提供了必要条件。”

        据了解,目前浙江、黑龙江等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小学生推迟上学的相关政策。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一些省份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还在持续减少。陆林指出,这会导致青少年日间嗜睡,更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力减退和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其智力发育也将低于同期健康儿童,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

        来自北京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学生李刚(化名),在父亲陪同下来找陆林咨询睡眠引发的困惑:每天学习到凌晨一点多入睡,清晨6点起床,由于长时间睡眠不足出现了焦虑等心理亚健康状态。“在不同学龄段的孩子中,高中生睡眠问题更为突出,他们正处在学业和心理状态改变的双重压力之下,容易出现失眠问题。”陆林介绍,失眠会增加青少年发生抑郁、焦虑的风险,而有抑郁、焦虑问题的青少年随访时出现失眠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

    3、睡眠医学正在逐步发展

        由于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为了引起全世界对睡眠质量的关注,从2001年起,每年3月21日被定为“世界睡眠日”。

        我国的睡眠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有两千多家医院建立了睡眠监测室,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多地区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为睡眠研究的开展提供平台和支撑。

        但就医疗需求来说,睡眠医学如果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还需得到国家支持。“人才是关键。政府和医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以促进相关机构的建立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他解释,临床睡眠医学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科,不仅需要专业的睡眠医师、睡眠护师,还需要有经验的睡眠技师配合治疗。但目前从事睡眠诊疗的医务工作者多是呼吸科、耳鼻咽喉科的医生,对睡眠疾病的识别存在一定的偏差。

        对此,陆林指出,将睡眠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是保障睡眠医学发展的必要途径,建议开设独立的睡眠医学课程,建立独立的考核体系。他透露,在国家大力推进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中,睡眠医学专业可能很快就会被纳入到专业设置中。

        同时,针对一些三甲医院成立的睡眠医学中心的运营现状,陆林认为,睡眠医学中心提高了对睡眠疾病的识别率,为从其他科室转诊过来的患者提供了较好的会诊平台和治疗服务。同时,他建议,国家可在医保政策调控、提高睡眠监测等费用方面给予支持。仅以北京三甲医院为例,患者做一次10小时左右的睡眠监测,医院需提供配备监测系统的单间病房且医护人员还要提供相应监护,一次收费500元而医保只报销50%。

        陆林还指出,《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约33%的人存在或轻或重的睡眠问题。由于现有睡眠医学中心数量和承载能力有限,一些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诊治,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的患者更是如此。“因此,创建新型诊疗方式更显重要。”他认为,远程医疗技术是借助互联网、实时视频传输等途径对睡眠障碍患者诊疗的方式,但其治疗效果、依从性和花费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同时,地区之间需相互协作,共同发展基于全国多地区协作的睡眠研究体系,注重开发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新药物及其他治疗手段。”

        专家们一致呼吁,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公众不但要有预防意识,而且一旦出现睡眠问题要尽早干预和治疗。毕竟,要想确保身体和心理俱佳的生活状态,好睡眠是第一步。

        (本报北京3月21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