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14时5分,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准时开启,各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再次对准这条短短的通道。从文化繁荣到医疗健康,从教育发展到城市规划,12位委员讲述了他们最牵挂的民生事。
在美丽的巴西库里提巴,有个“中国广场”
穿唐装、用西班牙语介绍中国艺术品的墨西哥志愿者,矗立在巴西库里提巴市“中国广场”上的孔夫子像……说起中华文化,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委员底气十足、自豪满满。他说,经典作品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当代文化和中国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在世界上是非常受欢迎的。
何为中华文化魅力?身着民族服饰的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演员茸芭莘那委员从“形”与“声”两个方面做了展示。一曲嘹亮的普米族古歌唱毕,意蕴犹存,向世界传递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魅力。茸芭莘那激动地说:“能站在这里面对这么多中外媒体记者,讲述关于我的成长故事,首先得益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同时也得益于家乡云南多样的民族文化对我的滋养,让我茁壮成长。”她呼吁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战略中,助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
性命相托,必全力以赴
“怀大爱心,做小事情。”说起医患关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凌锋委员说出了这8个字,这是恩师的叮嘱,她一直谨记在心。在她看来,信任和救护是医患间最纯粹、最神圣的关系。“我当神经外科医生已经45年了,治疗的病人无数,经常像在和死神拔河。”凌锋告诉记者,去年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志愿者联合会正式成立志愿医师工作委员会,用近3个月时间走遍了14个国家级贫困县,做了近万人次的义诊,给农村小到10天的新生儿、大到95岁的老人做了手术,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防治心血管病是推进“健康中国”的重要一环。走上委员通道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委员手中的一台机器吸引了在场记者的眼球,他把这台除颤仪称为“救命神器”:“我国每分钟就有一人出现心脏骤停,但只有1%的人会做心肺复苏。除颤仪是院前心肺复苏急救使用的重要设备,在我国的普及率还很低。”令人欣慰的是,3年来,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发起的“心手相连·点亮生命”心肺复苏普及培训活动,共有10万人接受了培训。“中国有10亿人需要培训,任务还很重。”敖虎山发出了加强对健康产业专业化培训的呼吁。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这已经成为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中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群体。“甲状腺老化导致功能减退,会使老年人不愿意吃东西,也不愿意活动,其实这只是器官的老化和功能的减退,只要补充一点点甲状腺素就可以恢复正常。”北京医院院长王建业委员不仅在通道上作了一个“小科普”,也给老年人提振了士气,“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已经在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的指导下制定了许多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措施,例如启动衰老与抗衰老研究、制定我国老年人正常的生理指标、成立公益性老年健康大学等。希望广大的老年人更多地了解健康知识,来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孩子是连接今天和未来的纽带
小学教师该具备哪些素质?有着几十年从教经验的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委员讲述了一个“三毫米的希望”的故事:“刚刚入学的孩子写不好字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天天陪伴他,从把三毫米的一个点写到格子中,到把一条横线写在方格中,再到最后花一个月的时间把一个汉字写到格子中。”王欢说,好的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用爱心和智慧使学生从容地、有尊严地成长、成才、成人。
有了好教师,新时代的好学生什么样?与王欢同为一校之长的北京四中校长马景林委员从家国情怀、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处理好课内学习和学有所长的关系、关注艺术、关注技术与社会等六个方面对中学生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特别强调:“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舍我其谁的担当。有了这样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个人的发展就获得了不竭动力。”
“我们要让中国的孩子不出国门就能念世界一流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委员的话语掷地有声。启动“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界2017年的大事,“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教育界的新期望”。林忠钦提出,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要更加关注大学的内涵建设,解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国家战略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说问题、谈愿景,讲热点、递心声。在“委员通道”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而精彩的故事和牢牢凝聚起来的发展信心。
(本报记者 李笑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