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4日 星期三

    巡山黑虎旗

    作者: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14日 07版)

        长江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骑摩托车巡护生态。 张添福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蹲点日记】

        几场冬雪之后,西宁四周的山峦已是白雪皑皑。1月4日上午10点,我随西宁市杨沟湾绿化区护林队队长李玉斌向海拔2600米的林区最高点——黑虎旗进发。由于下雪,车辆无法行进,大家只好徒步上山。

        杨沟湾林区是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最早开始实施植树造林的区域,也是西宁市市直机关的绿化区。经过近30年的持续绿化,这里已经成活了200多万株各类树木。46岁的李玉斌个儿不高,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大家都叫他老李。从临时工到护林员再到护林队长,老李在这儿已经干了29个年头,他是植树造林的一把好手,曾经创造过一天种100棵树木的纪录,至今让林场的年轻人望尘莫及。

        虽然膝关节有毛病,但走起山路来,我们一行人还是跟不上老李的脚步。

        “这雪下得及时!”老李欣慰地说,2017年11月以来西宁地区就没有降水,林区防火态势日益紧张,这两天的降雪让老李一直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

        从山脚下到黑虎旗有5公里的路程,这是老李每天的巡山路线。他说,一天怎么也得走个来回,巡山也好,值班也好,不来一趟心里总是不踏实。

        往山上走,雪越来越厚,路越来越滑。瑞雪在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空气清新得让人忘记了海拔的提升,还有雪地上遍布的野兔和稚鸡的脚印使人浮想联翩。老李说,这两年树木成林,林区里野生动物越来越多,前两天,还发现了狐狸,这动物只有小时候听老人说过,现在真见着了,还有点不相信,毕竟这里距离市区只有几公里。

        快到山腰的时候,我们一行遇见62岁的护林员张志龙,他刚刚结束当天的第一次巡山。在张志龙的印象中,杨沟湾两边的山过去都是黄土山沟:“哪有什么树啊,以前连羊吃的草都没有!现在你看,都快没地方种树了。”

        张志龙驻守在半山的“清风阁”。“清风阁”位于杨沟湾北山的垭口,是2008年西宁市在这里修建的一栋高20米的古塔,现在成了西宁的一景。在“清风阁”二楼,巨幅的南北山绿化工程遥感影像图映入眼帘。图上纵贯东西的湟水河从西宁穿境而过,苍莽逶迤的两岸山野碧绿通透,像两块巨大的翡翠装点着整个城市。这不仅是西宁南北山绿化成果的真实写照,也是青海人历尽艰辛高原植树的生动实践,更是一部高寒干旱地区绿色发展的英雄史诗。

        “这里也是我们林场的观察哨、瞭望塔,从塔上可以俯视几乎全部林区,2015年的那场火灾,就是从这里发现,及时扑灭的。”老李指着远处说,这里是风口,常年刮大风,一个人待在这儿太辛苦太孤单。

        一路走来,老李不停地介绍着林场的情况,说得最多的是山上缺水、队里缺车。缺水靠着两台旧水泵还能应付,缺车就全得靠人肩扛手提了。

        “年轻时扛两袋水泥上山都不在话下,现在不行了。有车就能解决好多问题,这是我2018年最大的愿望。”说话时老李眼中充满了期待。

        到达黑虎旗时已是中午时分。老李说,古时候这里是个烽火台,就有了这样一个名字,除了护林员没人会来这里。从黑虎旗向西望去,延绵十几公里的南北山绿化带尽收眼底。

        看着远方,老李感慨道:“我们把树养大了,树把我们看老了啊。”

        下山时,老李指着路边几棵高大的青杨对记者说,那是他1989年刚参加工作时种下的。记者走近最大的那棵青杨,用手指粗略测了一下,树的直径大概有45厘米。从那里望出去,无边的绿树依山而立,冬雪也很难掩饰它们的勃勃生机,青松圆柏依稀可辨。虽然大多树木尚未长成大树,但是它们正在一天天长大。

        (本报记者 万玛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