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夜晚,厦门新圩镇云头村,70多岁的老人协会会长陈金塔走进村里的社区书院,学习怎么用微信;1月18日上午8点,金尚社区书院的大门准时开启,已提前预约课程的居民早早来报到……新年的第一个月,厦门市民显得有点忙,他们忙着去社区书院“充电”。
厦门市委文明办副主任林勇鹏介绍,自2015年5月以来,厦门社区书院建设经历了试点探索、经验推广两个阶段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居民群众欢迎。
截至去年年底,厦门已有社区书院237家,社区书院开课达6200多门次,参与的市民达62万多人次。厦门将力争到今年年底全市社区书院达到300家、明年年底实现全覆盖。
居民自主点单学习
“我参加了社区书院的很多课程,学习到老年保健、饮食搭配、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金安社区居民陈秀丽说,现在她的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不再沉湎于看电视、打牌。
自成立以来,厦门社区书院为市民源源不断提供知识养分。社区书院在架构设置上,分为市级书院总部、区级指导中心和社区书院教学点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形成“总部+指导中心+教学点”的扁平化架构。书院总部犹如一个“中央厨房”,各社区书院可根据居民需求,到库里选择课程,自主点单。
为此,厦门统筹整合全市教学资源,动员54家市直机关各部门、国有企业、大中院校结合行业特点开发设置基层群众喜爱的、接地气的专题讲座课程,做强做大“中央厨房”。目前,“中央厨房”已设置红色传承、绿色环保、品德修养、科普养生等专题讲堂80多个、系列课程资源2097门,打造融入核心价值观的一大批精品课程,为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居民喜欢什么样的课程,社区书院还会找来具有此类服务能力的学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开展服务,实现书院服务与居民需求的无缝对接。
最近,东园书院邀请了离退休教师来村里给村民上党课,详细讲解党的十九大精神。同时,东园书院还根据幼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打造特色课程,让所有居民都能在书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
实行“一区一特色”
与传统的书院相比,厦门社区书院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不局限于看书和做学问,社区书院更像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不管是阅读爱好者,还是热爱交谊舞、黄梅戏、合唱,甚至是手工DIY的居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小伙伴”,组成交流学习的团队。
厦门社区书院构建“4+2+1+X”体系,即4个常设讲堂、2个流动讲堂、1个特色讲堂或特色活动以及若干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课堂+活动”模式。
当前,厦门根据各社区区位特点、人口结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等,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按“一村一品”“一区一特色”打造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品牌,吸引居民群众走到一起、互动交往,增进文化认同,凝聚居民携手共建社区的新动力。
康城社区外地居民占九成,社区书院以“和乐”为主题,由社区各类文化达人分别牵头成立书法、绘画、合唱等19个兴趣组织,常年开展活动,使新老厦门人相识相知、互助友爱。
社区书院已经融入了厦门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许多人生活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兴隆社区居民吴清茶说:“以前,我很少和邻居来往。有了社区书院之后,我几乎天天过来报到,认识了很多左邻右舍。”
从一起读书看报、听健康讲座到参与书画培训、学习礼仪知识,再到成功扫盲、学技术再就业,社区书院提供给居民的服务越来越丰富。从2015年至今,厦门社区书院已经开展各种群众性活动3万多次,有500多支社区群众文体队伍组织在书院得到了培育发展。
协商议事新载体
禾欣社区计划修建一个篮球场,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社区共识难以达成。如何解决?禾欣社区居民选择把这个难题“摆”到社区书院居民听评会上,由居民代表在充分讨论后给出最佳方案。最后,以羽毛球场代替篮球场的建议,既照顾居民的健身需求,也解决噪音可能引发的问题,双方都很满意。
如今,与禾欣社区书院一样,厦门越来越多涉及社区居民利益和福祉的事宜都会通过社区书院这个平台来解决,这样经过民主讨论和充分协商后再定调的方式,赢得了居民的认可。“大家学会了倾听意见,更能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居民田付云说。
借鉴书院以文化人、教而化之的传统功能,厦门正对社区书院赋予新意,真正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把社区书院打造成为居民协商议事的新载体。
吴小汉工作室每月定期在鹭江街道营平社区书院召开市场协调会,邀请商家代表就市场管理问题进行讨论,化解商家日常纠纷,促进市场自治共管;前埔北社区书院从一开始就以培养居民议事协商自治能力为特色,采取“公推民选”的方式成立社区发展理事会,指导社区书院的运营管理等。
目前,厦门社区书院设有协商议事厅、居民事务调解室等,完善了社区事务协调会、听证会和社区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等制度,建立了楼栋和生活小区议事机制。一些老旧小区通过居民和驻社区单位的民主协商、共治共管,破解了乱停车、占道经营、违章搭盖等难题。
(本报记者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