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4日 星期日

    引领新型南南合作 中国大有可为

    ——访中联部研究室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秘书长栾建章

    作者:本报记者 肖天祎 《光明日报》( 2018年02月04日 08版)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秘书长栾建章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南南合作也迈入了新的时代。在新型南南合作中,中国除了提供经济发展的红利外,正在越来越多地带来理念层面的红利。期待中国能在新型南南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新型南南合作有五“新”

        栾建章表示,新型南南合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已经从传统的经贸合作延伸到了理念交流、经验分享和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相互支持等多个领域。新型南南合作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深化升级经贸领域合作。在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有义务发挥其作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的作用,和其他南方国家一道,共同为世界发展提供新动能。因此要对之前传统的经贸领域合作进行转型升级,向更深层次发展。

        二是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很多相似的问题,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有着一定的经验教训,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则可能对特定的领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和分享是新型南南合作的重要内容。以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为例,与会的各国政党人士都积极地学习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

        三是促进能力建设。治理经验是理论层面,而能力建设则是影响落实成果的关键因素。例如,“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法宝之一,但具体到某一国家,可能其自身并不具备将这一经验落地实施的能力。因为能力建设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包括执政能力、执行力等。南方国家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领导力和执行力不足,急需提高能力建设的本领。

        四是加强价值理念的交流互鉴。在推动新型南南合作中,启迪思想、建立各方认同的价值理念是合作的基础,智库合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与发达国家的智库相比,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在思想力、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举办本次万寿论坛的主旨,就是聚焦新型南南合作,启发智库学者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

        五是共同应对风险挑战。面对逆全球化、民粹主义、恐怖主义及全球治理碎片化等诸多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更应团结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发言权和话语权,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和新型全球化进程。

    培育共同价值理念是根本

        在谈到新型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时,栾建章坦言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他认为,从发展理念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加强“五通”,这与新型南南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从对象上看,“一带一路”倡议向所有国家开放,欢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参与,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与新型南南合作的指向一脉相通。从这个意义上看,中拉合作、中非合作都可以纳入“一带一路”的框架,都可以本着新型南南合作的理念去推动。

        栾建章强调,在推动新型南南合作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竞争性的矛盾和分歧,这是正常现象。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矛盾恰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解决分歧和矛盾的过程就是推动新型南南合作向前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正视这一现象,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夸大其负面效果。

        栾建章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培育共同的价值理念,形成南方国家解决分歧的基本原则。发展中国家经历过相似的历史遭遇,在发展过程中要应对共同的发展难题,这为理念层面的南南合作提供了天然优势。在培育共同的价值理念时,应该避免急躁心理,充分考虑各方的心理和感受。这一进程需要漫长的时间,我们要走稳步子,扎实推进。

        (本报北京2月3日电 本报记者 肖天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