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20日,我出生在河南省洛阳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里还有一个大我4岁的哥哥,母亲任劳任怨,父亲勤劳正直。小时候,看到电影里军人手握钢枪、英勇杀敌,心中特别崇敬,从军报国的梦想从那时起萌芽。
1997年高中毕业,高考时我只填报了一个志愿,就是长春飞行学院,并最终如愿以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飞行学员。2001年,我毕业后开始参加战斗机飞行训练,先后驾驶“歼教六”和“强五”飞机。我努力钻研技术,创新克敌战法,11年间累计安全飞行1500小时,两次荣立三等功。
2003年,“神五”任务圆满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两位航天员圆满完成“神六”任务。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当航天员的新梦想。
2010年5月,我和刘洋、王亚平等7名飞行员正式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到航天员大队报到的第一天,看到曾代表祖国出征太空的航天英雄正在门口欢迎我们。能够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并肩战斗,我兴奋极了。
超重耐力适应性训练要求过载达到人体自重的8倍,持续时间为40秒。每次进行这项训练时,我们脸部肌肉都会变形,胸部极度压抑,手臂也抬不起来。为了提高自己对超重的耐受力,晚上回到家,我就躺在床上,拿重物压在身上,反复练习呼吸和动作。为了提高训练效益,我在宿舍的墙上贴满A4纸,自己画出飞船座舱布局图,对着图一遍一遍地练,把每个电门、按钮的位置、形状、颜色都熟记在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优异成绩通过各项考核。
神舟十一号乘组定选后,我和景海鹏训练、吃饭、散步都会在一起,慢慢熟悉彼此,培养默契。
2016年10月17日是我们出征太空的日子。记得前往发射塔架时,道路两旁全都是欢送的人群,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歌声响起时,我们的眼眶湿润了。
发射倒计时开始了,随着“点火”的口令,火箭腾空而起。记得火箭整流罩刚打开时,第一次看到太空的景象,感觉特别漂亮,景海鹏问我“爽不爽”,我兴奋地答“爽”。
神舟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后,各项任务全面铺开,我们当农民种菜,当司机驾驶飞船,当修理工对飞船维护,当医生检查身体,当工程师进行实验,当饲养员照顾小动物等等,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操作进行各项科学实验,力争做到最好,为地面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丰富的实验数据。
33天的太空生活结束后,我们按计划返回地面。33天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短暂了,但执行神舟十一号任务的33天将会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作者:陈冬,本报记者 章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