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新时代

    作者:崔唯航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5日 15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内涵。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为敏锐、最为准确、最为根本地把握到了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社会实践的本质。从唯物史观高度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这一重大判断的哲学意义,是哲学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

        唯物史观确立了把握时代问题的根本路径。唯物史观具有十分鲜明的自觉意识。它总是对自己的前提、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道路不时进行分析、判断和考量,以校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道路。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道路决定命运。对于时代的把握,同样面临一个道路选择问题。对此,唯物史观的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必须牢牢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道路。马克思曾经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就意味着,我们对时代的把握,不能从它对自己的意识出发,不能单纯满足于概念演绎的严密和体系构造的完备,而必须从这个时代的现实实践出发,“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把握时代。这就是在时代观问题上的唯物主义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就是这条道路上的最新成果。它不是任何主观愿望的产物,也不是任何理论推演的结果,而是基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准确判断,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基本国情的深刻分析,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深刻洞察。

        唯物史观确立了把握时代问题的根本标准。要准确把握时代,必须解决的一个基础问题是划分时代的原则和标准问题。标准不同,时代划分也不同。在唯物史观看来,对时代问题的把握必须立足于大的宏观视野,既要有世界眼光,又要有历史眼光;必须立足于高度的理论洞察力和穿透力,既要超越历史细节的纠缠,又要超越单纯反映某种局部发展和变化的束缚;必须立足于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层面,既要超越单纯生产力标准,又要超越单纯思想观念标准。基于这三个必须,可以知道,唯物史观视野中的时代观乃是一种宏观的时代观。依此看来,尽管划分时代的标准可以有多个,这诸多标准在特定范围内和特定程度上也具有其合理性,但从宏观来看,最为根本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生产方式,即必须立足于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来把握我们的时代。就像马克思所指出的,“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当前,从全世界范围内看,资本主义仍然占据相对优势地位,这一总的判断,并没有变。与此同时,必须看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开辟了唯物史观的新境界。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者观察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在唯物史观视域中,时代的发展存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孕育着质变的条件,质变又意味着新的量变的开始,这是一个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经历了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不同发展阶段。列宁曾经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前面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这里谈的是大的历史时代。每个时代都有而且总会有个别的、局部的、有时前进、有时后退的运动”,正是基于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深刻洞察,列宁把资本主义时代划分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的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大大推进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拓展。从中国百年来的发展史,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时代的变迁同样经历了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经过不懈努力和不屈斗争,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正是基于对这一历史进程的准确把握,基于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准确把握,特别是基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角度,作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大大推进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把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新境界,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读懂读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自觉参与到这一伟大征程中去,是当代中国哲学工作者应当站立的时代高度,也是新时代赋予哲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作者:崔唯航,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