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星期日

    流连上海梦静安

    ——程乃珊的上海描述

    作者:许钧伟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14日 05版)

        《上海素描》《上海探戈》《上海街情话》程乃珊 著 学林出版社

        作家程乃珊

        【编书者说】

        作家程乃珊2013年4月因病过世,但她的书迷,却是越聚越多。很多人会拿着她的小说散文,去她描写过的咖啡馆探寻窗口桌边曾经的浮光掠影,去她描写过的弄堂拜访老洋房墙面上的枯藤残花;甚至有定居海外的老人,每次回上海总要带几本程乃珊的新书回去,为的就是温暖记忆。程乃珊留下的作品不算多,小说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散文集有《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Taste》《上海素描》《上海罗曼史》等,她所写的文字也没有太多的波澜惊艳,只是娓娓道来,“解解厌气”,就如同一捧小小的白兰花,清淡无语花尤香,流连上海梦静安。

        程乃珊1946年生于上海,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所以,上海对程乃珊而言,是落地生根,是情意缠绵。程乃珊自称对文学没有修为,没有什么文学理论的功底,只是把肚子里的故事讲出来,说说“闲话”,嘎嘎讪胡,也正因为此,她留下的文字是天然朴实的,她的描述,更多的是体现上海弄堂的风俗,上海时尚的魅力,上海情怀的悠长。

        时代的纷繁多变,带给人们太多的便利和兴奋,但文化的断裂往往如影随形。程乃珊具有的这种强烈的文化自觉,使她成为新世纪以来,发掘、传播老上海文化和生活习俗的最重要也最有影响的作家。她努力地在上海历史的边缘,发掘着各种具有文化意义的习俗和细节,怀着一份难得的温情讲述着它们的前世今生。她也为身边那些曾经显赫过的老人,为曾经远离市民的老洋房、高级公寓,讲述已经失落在历史尘霾中而显得模糊的故事,为他们建起一座座文字纪念碑。程乃珊所讲述的,就是她依依不舍的梦中上海,流连忘返的身边上海。在许多人心目中,她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最出色的上海“讲述者”;而她讲述老上海的语调和方式,简洁朴素,毫不做作,却又明白晓畅,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和浓浓的热爱。她是忠实的城市记忆,丰沛的文化档案。

        程乃珊曾经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面对时代苍白,留下璀璨记忆,她在1979年开始尝试发表小说,代表作《蓝屋》《穷街》等和翻译作品《喜福会》《上海生死劫》《天书奇谭》等,后来都改编成了电影。1991年她去香港工作,开始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非虚构作品的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渊源和差异。其作品《上海街情话》改编为30集电视剧《一世情缘》。回上海定居后,她的创作开始繁盛,尤其是散文的写作,渐入佳境,出版了一系列有关老上海文化和情怀的系列散文集,并为多家传媒撰写专栏。

        2002年,《上海探戈》以全新图文形式加入“新视觉书坊”系列丛书,在学林出版社出版,一时引起轰动,也激发了文化界对老上海文化的更多关注,该书也一再重版;之后,又出版有《上海街情话》和《上海素描》两种散文,其中《上海街情话》是由一篇关注在香港生活的上海人生活状态的小说和其他多篇散文集结而成的;而《上海素描》则是作者2008~2011年之间的散文作品,出版后也重版多次。之后,程乃珊即开始疾病缠身,作品渐少。在程乃珊的留言中,她后期对自己的文学创作有了更多的自信与体味,她曾打算重新写《蓝屋》,另外也在酝酿另一部以她的家族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好人家》。遗憾的是,她未能如愿,而我们也只能在她残留的文字片段中,去构想她的精彩华章。

        文化是长情的,记忆中泛起的依然是流光溢彩。上海的活力在于仰望天际,上海的魅力在于俯身大地。在上海的石库门弄堂里,在一栋栋老旧的洋房里,生活传承,风情依旧。程乃珊是上海静安人,老上海都知道,有别于新静安区(静安区与闸北区于2015年合并),老静安有着浓郁的法式文化的影响,这种从容祥和、典雅浪漫,对程乃珊的影响至深。在2017年的上海书展上,学林出版社将程乃珊的三部作品全新包装,重新出版,并在她故居边上的钟书阁书店,以追忆故人的方式召集品读会,这是对程乃珊这位上海文化“讲述者”的再次发掘和尊重,也是对海派文学与上海情怀的致敬。

        程乃珊散文包含三种:《上海探戈》《上海街情话》和《上海素描》。

        《上海探戈》收录了程乃珊的9篇文章,基本为作者写于2002年以前的散文作品,最初发表在《上海文学》上,是作者对于上海生活的真实描述、对于上海人的细致刻画。《上海街情话》收录了程乃珊的7篇文章,其中《上海街情话》一文虽为小说,却是根据作者与之交往多年的上海裁缝师傅的故事演绎而成,因为他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香港的上海旗袍裁缝师傅,之后移民加拿大。小说中,作者讲述了联结沪港两地的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期望借此表达出沪港双城历经乱世,欲理还乱却欲罢不能的情缘。《上海素描》收录了程乃珊的散文作品60篇,以多元化的角度阐释上海文化的方方面面,品味地道的上海生活,享受醇正的上海味道。在《家族之树常绿》这篇文章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着自己经历过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认为四世同堂是中国传统最令人羡慕的一种最高境界的生活方式,意寓长寿、和谐、富足和团圆。

        张爱玲曾经写她的上海记忆:“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响才睡得着觉的……”上海的韵律,是沉浸在俗世中的,也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程乃珊,用她的文字留下了风采,我们在书香中,细细品味,爱上海。

        (作者:许钧伟,系学林出版社副编审)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