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

    作者:王轶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9日 06版)

        王轶

        法学知识从哪里来,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前提性、基础性问题。

        我的专业是民法学。在我的心目中,民法学问题包括民法问题和纯粹民法学问题。其中民法问题的讨论是服务于民法规则的规则设计或者民法规则的规则适用,是民法学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民法问题包括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问题、司法技术问题。

        事实判断问题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生活现实中存在哪些类型冲突的利益关系,以往对这些冲突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的策略是什么,采用特定协调策略设定的协调目标是什么,采用特定协调策略之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等。价值判断问题关注的是面对冲突的利益关系,如何秉持特定的价值取向去做出利益的取舍,或者安排不同类型利益实现的先后顺序。解释选择问题则关注在用有限的法律条文应对无限丰富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在从生活世界向民法世界转变过程中,如何用抽象、概括的民法语言来解释、表达、描述、想象生活世界的问题。立法技术问题关注如何在一部法典或几部法律中妥当安置相同的价值判断结论及其附属因素的问题。司法技术问题关注裁判者如何妥当认定案件事实,如何发现并且转述立法者体现在实定法中的价值判断结论的问题。

        如果对上述问题的问答,既立足中国实际,又尊重国人传统,还回应了大多数中国人分享的取向和偏好,并有效借鉴域外有益经验,那么由此获得的法学知识一定能够推动我们去实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目标。

        (作者:王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