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温暖的社区我的家

    ——陕西省渭南市合力构建城乡群众幸福家园

    作者: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刘贝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4日 06版)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新民社区主任雷明珠(左二)与志愿者一起研究工作。刘贝摄/光明图片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价值内核,是社会的共同理想,是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之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陕西省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渭南市把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以“五个融入”为着力点,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公约、邻里关系、特色文化、法治建设、时代文明风尚等,聚焦问题,定向施策,精准发力,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小社区、大服务”合力构建城乡群众幸福家园的新路径。

    居民公约:凝聚爱社为家最大“公约数”

        居民公约是社区居民实现自我管理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渭南市坚持“三措联动”共制规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居民生活,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

        走进渭南市临渭区解放街道印机社区,记者被设计新颖的12根文化柱和11面文化墙所吸引。文化墙以宣传移风易俗为主题,文化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十二生肖巧妙结合。

        “社区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宣传,形象生动,能时时刻刻提醒人们注意文明言行,引导人们崇德向善,修身律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机社区主任李收会说。

        据渭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玉娥介绍,渭南市在制定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的过程中,遵循“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原则,坚持由基层党员干部、楼长、社区工作人员等逐户征集公约条款,积极征求社区名人、居民代表、乡贤人士的意见,听取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进行协商,体现民主自治,确保公约的权威性和针对性。截至目前,全市175个社区都结合实际制定了居民公约、乡规民约。“通过再造乡规民约、居民公约,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增强了社区群众合力构建幸福家园的主观能动性。”王玉娥说。

        在渭南市临渭区的新民社区,记者发现一楼的日间照料中心格外引人注意。“平时儿女不在家,老人自己做饭不方便。照料中心就给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饭菜,一顿饭五块钱,一周都不重样。”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雷明珠自豪地说,“就餐后有宿舍歇息,此外还有健身房、计算机房、舞蹈室、阅览室供老人们休闲娱乐和消遣。”

        近年来,渭南市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空巢老人问题,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开展日间照料中心服务。每个中心都设有棋牌室、舞蹈室、休息室、餐厅等服务设施,极大地提升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受到广泛好评。

        新民社区坚持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积极推行“6+X”服务模式,社区成立了矛盾调解、医疗保健、环境保洁等6支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

    四社联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人口结构复杂,共同意识淡薄,亲密关系弱化,是许多社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渭南市多措并举,积极倡导居民之间谦恭礼让、与人为善,努力营造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社区氛围。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邻里关系,真正构建起社区群众共有的情感家园,是我们必须努力的重点之一。”王玉娥说。

        为此,渭南市依托《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构建了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专业人才为支撑、以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四社联动”机制。

        按照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渭南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邻里守望、义务劳动、技能培训、义诊慰问、关爱老弱、服务孤残、文明交通、礼仪卫生、安全讲座等志愿活动。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播撒和谐友善的种子。截至目前,渭南市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共注册志愿者17万人,志愿团体1907个,累计服务时长达143万小时。

        在深入推进“四社联动”工作中,渭南市依托社区服务大厅完善服务机能,创新设立了代收水电费、电话费、代购火车票等服务项目,搭建了8小时之外绿色服务通道,帮助行动不便、时间冲突的群众解决急难小事,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站,推行代理家长监督、爱心妈妈关爱、快乐伙伴陪伴活动,开启了四点半课堂,吸纳了退休教职工、大学生、爱心人士为社区留守儿童进行美术、舞蹈培训和作业辅导,受到广泛欢迎。”渭南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建秦说。

        作为全市的首善之区,临渭区将“四社联动”作为深化社会管理改革的切入点,成立了由民政、财政、卫计等25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区级“四社联动”协调议事机构,实行区级领导包抓社区建设责任制,落实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社区建设第一负责人的责任,逐步建构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协同推进、协商共治作用得到显著发挥。

        据雷明珠介绍,新民社区现在使用的高标准社区服务中心,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特别是二楼一厅式办公大厅,整合了民政、救助、计生、劳动保障等6个便民窗口,包括7大类33个工作服务项目,群众在一个大厅基本就可以办完想办的所有事情。

        “平时爱好书法,没事就会来社区写写画画,像找到了‘组织’一样,感觉可好哩!”说到社区带来的好处和变化,77岁的关兴时老人连连称赞。“老人们来到这里,每天聚在一起聊天、娱乐,饿了能吃饭,累了能休息,这里就是社区老人的‘幸福驿站’。”杨建秦说。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刘贝)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