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大眼睛”女孩逆袭的扶贫启示

    作者:佘宗明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9日 02版)

        【光明时评】

        这几天,希望工程标识图片上的“大眼睛”苏明娟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据报道,12月15日,34岁的苏明娟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兼职)。安徽团省委称,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提到,要建设“专职、挂职、兼职干部相结合,符合群团组织特点、充满生机活力的团中央机关干部队伍”,兼职副书记没有行政级别,但在一些团委的重要活动和特定的场合,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出谋划策。

        从被记者拍下一组“我要读书”的照片,成为“希望工程”最有名的代言人,到考入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再到成为团省委副书记,苏明娟的命运顺着“山沟里飞出金凤凰”的轨迹划出了一条优美的上行线。对苏明娟来说,这内含着她个人的努力与自强;对公众而言,这是一个正能量的故事,其意义不仅在于励志,更在于附着于这一非典型“逆袭”样本身上的典型价值。

        说苏明娟“非典型”,是因为她被“加注”了很多公共符号。很多人或许不认识长大后以邻家女孩形象出现的苏明娟,但一定记得她小时候那双怯生生却明亮的大眼睛。那双大眼睛,改变了希望工程——它让希望工程变得更人格化,让其扶贫济弱的宗旨更加深入人心。那双大眼睛,也改变了苏明娟自身的命运——因为那双动人的眼睛,她成了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也成了公众人物。自身角色符号跟希望工程的深度联结,让她既获得了多方关注、帮扶,踏上了人生的阳光大道,也让她成为那个年代的标志性人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盘点、注视。鉴于此,她的“逆袭”其实从她成为“名人”的那一天就可以预见。

        苏明娟的故事虽是个例,但并非不可复制,她为社会带来了很多普遍性的启示。

        首先,苏明娟的“逆袭”固然与那双“大眼睛”聚拢的爱心资源紧密相关,但也离不开其接受过的高等教育,绕不开知识改变命运的路径。若外界授之的只是“鱼”,那她的命运可能仍会有改善,却很难完成“逆袭”。幸而希望工程授之以“渔”,为她获取知识提供了平台,进而给予其“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其次,苏明娟在获得帮扶、考上大学、参加工作之后,没有忘记“以爱心回馈爱心”。她念大学时,把每学期定额发给她的900元生活补贴转给其他贫困生,工作后每年都会花1000元资助贫困生,从未间断。事实上,爱心帮扶本身也是唤起爱心的方式,公益救助也是发动公益参与的路径。很多时候,爱心会有涟漪效应,会在“受助者变成捐助者”的链条中延展下去。苏明娟的成长与作为,验证了这一点。

        这也给当下的公共救助和精准扶贫带来不少启示:制度化的公共救助或精准扶贫,不是将救济帮扶寄望于一双“大眼睛”上,而是人人“应扶尽扶、应帮尽帮”;扶贫不单是“给钱”这么简单,扶贫要解决的不只是眼前之困,还要培育受助者的长期脱贫能力,所以教育扶贫尤为重要;救助和扶贫带给受助者的未必只是摆脱贫困的境遇,还可能是爱心和善心的接力。

        (作者:佘宗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