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学人小传

    作者: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18日 16版)

        童庆炳,1936年12月27日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55年龙岩师范毕业后,被选送至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1958年留校工作。1963年—1965年、1967年—1970年分别被派往越南河内师范大学和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任教。留校之后,童庆炳曾在黄药眠先生的指导下学习文艺理论。1983年,他协助黄药眠申请到全国高校第一个文艺学博士点,并于1985年招收了全国第一批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黄药眠先生去世后,童庆炳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砥砺奋发,在十年中发起并完成了中西比较文论研究、心理美学研究、文体学研究等“四大战役”,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并担任文艺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晚年他在教学中强调“回归原典”,在学术研究中倡导“文化诗学”,使其成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的核心理念和理论方法。童庆炳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把上课当作“人生的节日”,仅培养的文学博士就有70余人。1988年,他与鲁迅文学院何镇邦先生合作,开设“文艺学·文学创作”研究生班,为这个班讲授《创作美学》课程,使莫言、余华、刘震云、毕淑敏、迟子建、刘恪等一大批作家受益匪浅,并指导莫言、余华等作家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2015年6月14日,童庆炳在攀登金山岭长城时因心脏病突发,与世长辞,享年80岁。2016年,《童庆炳文集》十卷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