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声击金石 字挟风霜

    ——听交响诗《鲁迅》

    作者:陈乾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24日 16版)

    编者按

        将历史名人、当今英模或普通百姓搬上舞台,用多种艺术形式演绎他们的精彩故事,尤其是戏剧和舞蹈方面,近年来佳作迭出。而用音乐表现人物,亦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当这些人物从历史的尘封中走出,与当代人物一起多姿多彩地呈现在舞台上时,观众感受到的不仅是新颖的形式,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文学白话文的典范。这位身处民族动荡、社会变革时期的思想家,以笔代刀,划破天幕,唤醒同胞。这位曾经占据语文课本近半壁江山的文学家,为所有接受过中小学教育的中国人所熟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他的思想深度、语言规范和行文风采……

        今年9月,在鲁迅先生诞辰136周年之际,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和浙江交响乐团共同委约作曲家叶小纲创作的大型交响诗《鲁迅》,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作品由指挥家吕嘉执棒浙江交响乐团,与濮存昕、王威、朱慧玲、石倚洁、刘嵩虎、沈洋等艺术家共同完成。

        整部作品由《社戏》《闰土》《阿Q》《祥林嫂》《野草》《铸剑》《朝花夕拾》《两地书》《魂》九章构成。作品选取了鲁迅先生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包含小说、散文诗和书信等,以器乐、独唱、重唱、朗诵等形式,将鲁迅先生“请”出教科书,为听众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人物音画。

        我国近年首演的、以人物为题材的大型音乐作品主要集中于歌剧、音乐剧体裁,如《岳飞》《星海》《林徽因》《方志敏》《汤显祖》《武则天》《号角》《燕子之歌》《烽火冼星海》等。作为中国第一部以人物为题材的大型交响作品,《鲁迅》以标题性的交响诗为写作体裁,所有立意均取自鲁迅原作,唱词均节选自鲁迅作品原文。以鲁迅的经典作品诠释鲁迅这一历史人物,既确保了作品在文学表述上更加准确达意,又照顾了中国听众对于声乐和朗诵那种天然亲近的听赏习惯。作品在标准交响乐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歌剧、清唱剧的处理手法。在交响乐创作的中国化和本土化方面,作曲家以现代作曲技法糅合了浙东一带越剧、高腔,特别是绍剧等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元素,并选取古筝、扬琴等中国民族乐器巧妙而时隐时现地穿插于管弦乐队中,为这部具有中国风格韵味的音乐画卷“画龙点睛”。

        总体而言,对整部作品的欣赏体验可以概括为“诗乐合一”“唱演动人”。

        选择以“交响诗”这一单乐章的、以交响乐队为媒介的标题音乐体裁进行创作,展现了作曲家的慧心巧思。这种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要求“诗乐合一”。高度忠于原著,以文学家鲁迅先生的原文为唱词,定位了作品的文学高度与深度;其次,作品中所节选的《闰土》《阿Q》《祥林嫂》《野草》等经典之作普及程度之高无须赘述,管弦乐队承载下的“原文重现”,以流动的乐音将作品中戏剧性、抒情性的段落充分地呈现出来,将现场观众拉入熟读深思的情境回味中,在“诗情乐意”下产生极大的共鸣。

        值得提出的是,交响诗《鲁迅》中声乐部分的唱词完全遵照鲁迅原著未进行任何改动。但此“诗”非彼“诗”,作为白话文运动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鲁迅高超的语言技巧,有时惜墨如金,有时用墨如泼,不同题材、文体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风格:小说《阿Q》《祥林嫂》《铸剑》等以鲜明的人物语言、鲜活的口语化特征呈现;而书信《两地书》则呈现出自然随意、信笔挥洒、清新生动的语言特点。也正因如此,为声乐部分的音乐写作增添了相当的难度。所幸,作曲家出色的旋律掌控能力与潜移默化中化西方谐谑、宣叙等体裁与中国戏曲韵白、诗词吟诵有机融合的能力超群,使《祥林嫂》《两地书》等篇目抒情性、可听性俱佳,《阿Q》《铸剑》等篇目戏剧性、张力性十足。

        整部作品的音乐部分听起来既“洋气”又具有鲜明的中国“韵味”,原因应大致归结于以下三方面:首先,作曲家既不过多地使用先锋技法,也不简单直接地引用原始的民间音响;其次,在尊重西方管弦乐队的主奏地位与曲式规范的同时,也注重民族音色的塑造与融入;最后,重视戏剧性音响和音色的运用也重视抒情性的旋律写作。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的中和与均衡,以及点到即止的创作手法令这部作品动情动听,深入人心。

        戏剧表演上的精准到位与情感诠释上的细致妥帖,也使得现场精彩纷呈。管弦乐团在指挥的带领下,斑斓绚丽,时而庄严肃穆、时而清澈透明;时而谐谑跳跃、时而浓郁敦厚。独唱演员对于唱段的把握令现场观众称赞不已,刘嵩虎的闰土忠厚凄凉、沈洋的阿Q癫态谐谑、朱慧玲的祥林嫂幽怨悲情、王威的景宋深情坚定,《铸剑》中的石倚洁、刘嵩虎与沈洋唱演俱佳,三人“撕咬”一起的紧张激烈与结尾处音乐静止后的大笑处理绝妙。

        在国家大力扶持和繁荣现实题材创作的大环境下,近几年首演的交响乐作品,改变了以往创作中抽象的纯音乐模式。除体裁多样外,题材也更为具象,大部分立意是追问内心和反映当下生活的创作,在音乐语言上也更加侧重于增强民族性的表达方式。综合而言,相较于历史典故(或事件)、大好山河、民风民俗、人文情怀等题材外,新创作品也朝着更加多元的方位发展。交响诗《鲁迅》的首演,不仅拓宽了上述的范畴,将中国化、本土化的创意转化为音乐艺术的精神内涵,也将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作曲家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创作的滋养清晰地呈现于听众面前。作曲家对鲁迅作品多方位多角度的甄选,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刚毅与柔软、理性与深情并存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为全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爱乐人提供了新的交流视角,也是交响乐创作中国化、本土化的又一次有力尝试。

        (作者:陈乾 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