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让乡村生活变得“红红火火”

    作者:刘坤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4日 14版)
    光明图片/东方IC

        【财经论语】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我们的好日子来了”“生活充满了盼头”“光景会越过越红火”……在了解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之后,很多农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心声,是最好的答案,这是老百姓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赞同和憧憬。

     

        如今,我国在“三农”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比如,部分地区尚未摘掉贫困的“帽子”;农业产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实际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呈“哑铃”状;乡村教师队伍薄弱,留守儿童缺乏陪伴和关爱;生态环境存在污染和破坏……

     

        在这种形势下,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可谓是一场及时的“春雨”,给农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带来了新机遇。

     

        当然,“好雨”不仅要及时,还要下起来。同样,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也要真正实施好。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加深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这些都是当前我国需要应对的挑战。

     

        那么,怎样实现乡村振兴呢?

     

        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让身处乡村的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尤其是要实现“产业兴旺”,因地制宜,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只有产业兴旺了,贫困地区才有致富的“引擎”,走出“输血不能停”的泥潭。

     

        不久前,笔者去江苏省镇江市世业镇先锋村采访时发现,当地建起了草莓种植基地,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达2万多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很多贫困农民致富了,一些青壮年劳动力也留了下来,避免了留守儿童过多的问题,让村里有了更多的人气与活力。

     

        另外,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当然,在让乡村老百姓生活富裕的同时,更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不能一味为了富起来而牺牲环境、不顾一切;不能淡化了文明的乡风,熄灭了精神的“火种”;不能缺少了教育资源,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

     

        相信,当人们以后再次提起那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便会很不约而同地想到,乡村,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远方”。

     

        (作者:刘坤)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